Page 179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79
子曰:「德之不修(進修),學之不講(講求、研討)
,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7.3)
孔子自述修德、講學、徙義、改過四事為其所憂,以自勉。 「修養德行,
是本章的中心,講習學問在於獲致知識,徙於道義和悔改過失,是行為的實
踐,實際上,都可歸納在修養德行內;無論學習知識或做人道理,都和大自然
的運行一樣,不能有片刻停留,否則就斷了生機,所以令人憂慮;可見這些人
生的責任是無法推諉、假託的,這些修養的功夫是無法讓人代替的。」
修德、講學兩句是,進德修業的事,孔子日常所談的,論語中所記的,多
是進德修業的事。
徙義、改過兩句,是易經益卦所說的:「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孔子教
人遷善改過,有過勿憚改,不知勤修則自誤誤人,難以返本歸原;學道悟理,
理不講究,道必不明,盲從迷信,麻木不進,心生懈怠,姑息養奸、而愈加墮
落;這種惡性循環,聖人深深自戒,以此自勉,進而勉人。
《論語愛》(156)每天五分鐘 2019/11/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1)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般的理解是這
樣的: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做我的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
去學習,看出他們身上的缺點就要引以為戒,加以改正。孔子自覺修養,虛心
好學的精神,一方面,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見人之不善就引以
為戒,反省自己,自覺修養,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