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81
有才德的君子也都渺不可得,甚至存心仁愛、行善而不為惡的人及能影響社會
風氣和固守恆常原則、用心不變的人都很少聽到了。反而那些虛浮誇張的小人
卻能應世,良可嘆也。
《論語愛》(158)每天五分鐘 2019/11/5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
識之;知之次也。」(7.27)
蓋有不知而作:蓋,傳疑之詞,並非指其確有。作是創作。言不知其理而
妄自創作。 識:音志,記住。知之次也:劉氏正義:「孔子以生知為上,學知
為次。此曰知之次,以學知自處也。」一作知音智,言雖不及上智的能創作,
亦可次於上智者。義亦通。按「多聞」以下句是孔子申言「我無是也」的話;
言己而非指人。
孔子告訴人求知之道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7.1)
(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7.2)
(3)「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7.3)
「述而不作」為孔子自謙之語,然如對聖理、事理並無所知者,卻憑空妄自創
作,對世道人心非但無益,恐且傷害,這稱為「不知而作」。
孔子道貫理達,洞澈宇宙,自謙其述而不作,善於教誨與鼓勵,躬自體
行,鼓勵弟子多多研究聖哲典範,多見多聞其善,謹記於心,便能體悟至道
也。生而知之雖令人羨慕,但不易求得;退而求其次,努力學習以求知,亦可
學得無窮的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