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86
朱注:「孔子言固當賣之,但當待賈而不當求之耳。」
劉氏正義:「善賈也,雖有賢君,亦待聘乃仕,不能枉道以事人也。」
孔子借子貢譬喻,表明自己不輕易去求官,全用比喻問答。子貢把人的才德
比作美玉,他覺得孔子才德這樣高,卻不出仕任官;君子處世,不是隱居獨善
其身,就是出仕兼善天下,但孔子的行跡,既不像隱居,又不像出仕;子貢假
設這兩個比喻來問孔子,探詢孔子出處行藏的態度。
孔子周遊列國,行化天下,欲挽世道之衰頹,儆悟迷途之群眾;惜難逢悟且
明之善賈者,故心懷感歎也;時人不識聖德之寶,大道之貴,子貢藉美玉之凡
寶,以喻聖道之至寶,蓋恐夫子抱道而隱,不得與天下之人共得共享也!夫子
猶天,自強不息,行健大道,不屈不倦,斯有待賈之答也!
,
《論語愛》(164)每天五分鐘 2019/11/11
子張問善人(質美而未學者)之道(善人當如何以自處)。子曰:「不踐
跡(追隨舊跡),亦不入於室(不能入於聖人的境界)」(11.19)
劉氏論語正義則說踐跡是「效法前言往行以成其德,入於室則是德有所成。」
子張問天性良善者,所應前進的路線。孔子答以:「雖是本性未泯的善
人,若不循踐先聖之言行遺跡,亦不學今之聖道,恐亦難入聖域的。」
善人不為惡,不能入聖人之室。 善人猶如未經雕琢的玉,質美亦非寶玉,
一旦隨俗苟同,恐汨沒於凡俗之中,孔子警告質美者,該日進其德,方能有
成。善人者,人皆敬之,天道佑之,深具成道之基礎,但若不知修持,虛度一
生,恐亦一無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