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207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惡」,音「ㄨ」,有著如何是好的意思。君子對

               於仁即便是無法全部做到,卻努力夠得上「近仁」的意境,諸如恕道的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實踐孝、弟、忠、信的美德,都是在仁道上力行,「力行近乎

               仁」就漸漸接近仁了,只要是肯近仁,即便是遠離了,「君子」的本質與美

               名,也能漸漸的名符其實。


                       「終食」,吃ㄧ頓飯的時間,比喻很短的時間,一煞那間。

               「造次」是匆促急忙的意思,沒有充分的時間。

               「顛沛」是危險的意思,沒法安然掌控的時候。

                   據說曾子臨終時,突然清醒過來,發現所臥的蓆子不合自己的身分,堅持換
               回自己的蓆子,虛弱的身體才放好,曾子就斷氣了,這是永不捨離仁道的典

               範。



                  「不違仁」在平時無事時,很難看出來,遇到變化,人在富貴中,多沉迷糊

               塗;人身處貧賤,多怨天尤人;人緊急危難時,多自保不暇,遑論持守仁道。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六親不和,才能看到真孝慈。平時不自誇,蓋

               棺才能論定,不亦砥礪力行於五倫八德的仁道上乎!



                      宋朝宰相文天祥在牢中,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正氣歌〉,「人生自古

               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一心求死以全節操。臨刑前,向著南方的宋
               朝叩拜,然後從容就義,志節高超、精神萬古長青!



               《論語愛》(188)每天五分鐘 2019/12/5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

               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

               有之矣,我未之見也。」(4.6)



                    孔子說:「我從未見過作為嗜好行仁的人,也未見過厭惡不仁的人。嗜好行
               仁是行仁的最上者,沒有人更勝於他。厭惡不仁的人,行仁時,必遠離不仁的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