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239

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
               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也。」





                        《韓詩外傳》〈卷一 18〉提到孔子說的「君子三憂」:「弗知,可無憂
               與!知而不學,可無憂與!學而不行,可無憂與!」同樣的想法延續到孟子說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孟子》〈離婁下 56〉)





                      「疚」一說是「病」包咸發揮說:「自省無罪惡,無可憂懼」。一說是
               「窮」,戴望解釋說:「內省不窮於道,適弗逢世,亦無憂懼。」「愧疚」也

               是一種生活上惡搞的『抑制劑』,相對來說,生命中最珍貴的『興奮劑』則是

               「其言也訒。」




                        除了「憂」之外,君子也是有「懼」的。孔子在《禮記》〈中庸 1〉說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

               獨也。」



                      徐幹的《中論》〈脩本 2〉也提到好幾種「君子之懼」:懼怕人家不認同我
               的善行,懼怕人家討厭我的惡行,見到人家的善行,懼怕自己做不到,懼怕看

               到別人的惡行,自己卻跟別人一樣。





                      《韓詩外傳》〈卷一 18〉孔子曰:「君子有三憂:弗知,可無憂與!知而
               不學,可無憂與!學而不行,可無憂與!」

               《詩》曰:「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

               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