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243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據於德是道的體現。德就是三個
               達德,體會到,智、仁、勇叫性德。道要悟道、證道,必須修這個性德,才能

               回歸自性、才能證道。



                       所以夫子教我們從這三方面修,所修的是性德。夫子自己他知道沒有徹悟

               自性,就沒成佛,徹悟自性就成佛了,那因此性德沒有能夠圓滿的現前,所以
               夫子自己講我無能焉。這標準很高,真正證道了。



                  佛法是教育,它是三個學位,佛陀、菩薩、羅漢,三個等級,看你的覺悟

               程度如何。儒家也有三個學位,一個是聖人,一個是賢人,一個是君子。君子

               是最基礎的一個學位。君子以下,講「有恆者」是正道,也是大道 「善人吾不
               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就可以。有恆是,持之以恆的人,努力的去修學,

               爭取拿到君子的學位,進而做賢人、做聖人。夫子謙虛說沒做到圓滿;沒做圓

               滿,自己還守在有恆者的地位上,連自己做君子都不敢承認。



                  這裡他所提到的「君子道者三」,是所謂一心三德,不是三件,這蕅益大
               師講的,用大乘佛法來對應。一心三德,這一心就是講自性、真心,就是道,

               它是宇宙的本體,變現出宇宙萬物。三德,在佛法裡面講般若、解脫,這些都

               是屬於三德。這裡講的三德,就是智、仁、勇。三種德行,它是一而三、三而

               一,從三個角度來講,並不是三個不同的東西,不是孤立分開的。真正一個德

               行達到了,三者都達到。如果說我達到一個德了,其它兩個德還在努力。譬如
               說,我已經是可以不憂了,但是還不能做到不惑、不懼,這個對不起,你這三

               樣都沒有做到。正如佛法裡面講的一心三德,講法身、般若、解脫,其實也是

               如此,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對應這裡講的智、仁、勇,仁是講一體,就是法

               身,宇宙萬物是一體的,這是法身,這就是仁者。


                      般若是智者,是智慧,解脫德是勇,沒有一絲一毫恐懼,沒有牽掛而解

               脫,這叫大勇。仁、智、勇,就是法身、般若、解脫。佛法講的是圓滿的證得

               這三德,恢復法身,回歸自性,成就聖人,修成佛。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