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創新與創意
P. 213
Medicine, HDM)程式。透過智慧型手機科技,病患在遠端測量的血壓讀數,可直接傳輸
至歐舒納的 EHR 系統,讓醫師得以在兩次看診之間檢視資料,修正病患的醫療計畫。
《美國醫療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的一份對照實驗報告指出,71
%的參與者,血壓在九十天內回到正常範圍,對照組則只有 31%。使用 HDM 程式的病
患,對醫療照護的品質滿意度提高 10%。
資料蒐集工作,最終目標應該是被動式資料蒐集。有些先驅業者運用被動資料蒐集技
術,追蹤與工作流程、資源運用有關的營運事務。梅約醫學中心開發出一套即時定位系
統(real-time location system, RTLS),使用無線射頻辨識(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標籤和感測器,追蹤急診部的員工、病患和設備。這些資料能讓急診部更了解醫
療照護的提供方式,找出營運障礙,並修正工作流程問題。接著,這些資訊會用於開發
新系統,自動蒐集各項流程品質指標(例如,從病患在急診部櫃台登記、分配床位到診
療人員看診的時間),並且自動向政府機關和主管機構通報那些資訊。
芝加哥羅許大學醫療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做法也類似。他們設立新
的門診中心,為每個房間、診療人員、病患和設備配置 RTLS 感測器。病患離開檢查室
時,系統會提醒員工,而不需要行政經理通知清潔人員去清掃房間,也可以避免病患看
診結束還在穿衣服時,就有人進來打擾的尷尬。這為個別病患節省的時間相對較少,可
能只有一分鐘。但一天下來節省的總時間,足夠讓診療人員看更多病患,因而提高生產
力。
隨著時間過去,被動資料蒐集技術的成本會降低,而且,隨著診療人員和病患對它們感
到更自在,好處也會增加。這可以協助組織提出正當理由,來支持前期投入的成本,組
織也更容易克服一些障礙,例如員工擔心被監控。
化資料為可據以行動的資訊
說服診療人員使用新的資訊科技系統,並減輕他們這麼做的負擔,至此事情只完成一半
而已。把蒐集到的資料,轉化成可以做為行動依據的資訊,也是關鍵工作,而且需要資
深領導人的支持。領導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為系統的架構方式設定期望。我們指
的不只是技術規格,還有組織或文化指導原則,用來指導要如何使用那些資料來支持日
常醫療活動。
一個關鍵步驟,是為組織建立核心資料倉儲,並讓診療人員理解它的重要性。葛洛斯曼
在對紐約大學蘭恭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員說明推動新方案的理由時,強調所有的住院部
門、門診中心和醫學院擁有單一真相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的價值。在建立資料倉
儲的過程中,蘭恭中心原本嚴守自家地盤和資訊的各個單位,不得不通力合作。資料來
源有好幾個,當中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這個爭議至此結束,因為葛洛斯曼說服各個單位
主管開始採用「資料儀表板」等工具,來評估哪些來源的資料在各個單位都能有效運
作,哪些不能。隨著時間過去,這麼做產生的透明度,開始帶來好處,診療主管一開始
對資訊科技系統的疑慮也隨之消失。蘭恭中心裡各部門會收到同儕部門的品質指標資
料,像是醫院不同單位的院內感染率、病患留院時間等,接著他們就能決定,是否要改
變自己的工作流程,以及如何改變。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