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創新與創意
P. 209
33.以科技改造醫療產業
The IT Transformation Health Care Needs
尼基爾.沙尼 Nikhil R. Sahni , 羅伯.哈克曼 Robert S. Huckman , 阿努拉.奇古魯帕帝 Anuraag
Chigurupati , 大衛.卡特勒 David M. Cutler
• 2019 年 9 月號(新生態系統經濟)
醫療產業在資訊科技的投資不少,但成效不彰。要扭轉困局,本文提供幾個變革方向:
醫療照護品質的改善重於成本削減、簡化並優化資料蒐集工作、把資料變成臨床診療人
員可據以行動的資訊,以及建立營運和商業的新模式。
1990 年代中期,每個人都知道,全美國的醫療照護組織深受支出浪費之苦。如何在組織
內部找到節省開支的機會,正是服務美國猶他州和愛達荷州的山際醫療(Intermountain
Healthcare)要解答的問題。透過資料分析,他們很快就找到最有潛力的目標:在山際醫
療處理的 1,440 項臨床狀況中,有 104 項占了所有醫療照護服務的 95%,而其中有兩項
服務占了高達 21%,那就是接生和治療冠心病這兩項。
於是,品質改善小組首先把重點放在這兩項服務。有了精良的電子健康紀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系統,與另一套詳細記錄各項活動成本的資訊科技系統,品質改善小
組就運用以證據為基礎的指導原則,以及山際醫療醫師的經驗,重新設計了診療工作流
程。最高階主管、信託董事會、醫師和護理師同心協力,推動醫療照護的改善。今日有
超過六十項服務經過改造,山際醫療也獲得肯定,公認是品質改善和成本管理的全國領
導業者。然而,若是沒有資訊科技系統,這一切都不可能達成。
山際醫療是一個卓越範例,只可惜仍是少數。在醫療照護產業,更常見的是大量投資在
資訊科技,卻沒有具體成效。美國政府的聯邦醫療保險暨醫療補助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CMS)從山際醫療這樣的案例得到啟發,自 2011 年到
2017 年 5 月,單是在醫療照護資訊科技的獎勵輔助金,就高達 370 億美元。到了 2016
年,有超過 50%的診所醫生、超過 80%的醫院,都安裝了「基本的」EHR 系統,也就是
符合美國國家健康資訊科技協調局(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 for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C)規定最低標準的系統。然而,這些系統在品質改善和成本
降低方面,一直沒有什麼成效。的確,診療人員總是批評這些資訊科技系統,感嘆資訊
科技系統浪費他們的時間、僵化而且不易使用,還會干擾他們與病患的互動。許多醫療
照護組織努力想要把新的資訊科技系統,整合納入本身的營運作業,過程中卻覺得付出
的努力多於收穫。例如,2017 年 1 月,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宣布裁撤九百名員工,約占總人力的 5%,主因正是新的 EHR 系統造成財務損失。更廣
泛來看,說服醫療照護組織分享資訊的進度不斷落後,一如促進不同資訊科技系統之間
的溝通,成效也是不彰,因此資料仍「困在」各自獨立的資料庫裡。
資訊科技系統似乎弊多於利,核心原因在於使用它的方式。至今,大部分醫療照護組織
運用資訊科技的優先事項,都是紙本紀錄的電子化,以及改進批價方法以爭取最高給付
額。雖然營收因此增加,但資訊科技在降低成本、改善診療品質方面,效果平平,只限
於輔助一些活動,像是醫囑輸入,以幫助病患快速而正確地接受檢測和診療。相當少的
組織採取了重要的下一步,也就是分析資訊科技系統裡的大量資料,以了解他們提供的
醫療服務成效如何。換句話說,許多醫療照護組織把資訊科技系統當成工具,用來監控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