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創新與創意
P. 22
依據組織行為當中的「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讓部屬參與目標設定的過
程,會提高員工的接受度,後續執行的積極和主動性也較佳。
因為 OKR 強調幾個重要的原則,包括員工參與決策、參與利潤分享及資訊分享,對員工
會產生很強的心理擁有感,會展現出更多的組織公民行為。
所謂組織公民行為,是指企業中的成員自發性做出超越職責內容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對
企業的發展具有正面的作用。
韓志翔舉例,2001 年納莉颱風侵襲台灣,暴雨造成嚴重的災情,當時有一位聯邦快遞
(FedEx)的員工,進到辦公室時發現地下室開始淹水,於是就趕緊拿了鑰匙,把停在地
下室的幾輛貨車開到高處停放;後來獲得美國總公司的特別獎表揚,並飛往美國受獎。
「當你對這個組織產生認同感,就會願意投入職務說明書以外的工作。」
OKR 有較好的應變彈性
KPI 績效考核評鑑的時間大多定在年底,但環境變動快速,企業常需改變調整,年頭定
下的 KPI 如果中間都沒有追蹤調整,到了年底可能會發現跟公司的需求差距很大,但這
並不代表員工不努力,而是目標沒有適時修正。
OKR 則強調階段性,以季,甚至是月來追蹤,如果環境改變太快,就會考量下個季度如
何調整,讓員工更清楚他的目標,員工也會主動衡量他的資源、能力、時間,是否足以
達成下一個目標,方向感會更明確。
改變並非一蹴可幾
OKR 要成功,首要關鍵在於領導人的決心,願意投入資源、人力、時間。
其次,要充分與員工溝通,尤其是各部門主管的接受度。否則員工常會有抗拒的心理,
為什麼要做這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通常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潛移默化,才能慢慢變成
組織內部的共同語言和價值觀,形成新的文化。
韓志翔強調,要採用 OKR 必須分成五個層次,最上層是公司的「使命」和「願景」,領
導人要告訴員工,公司存在的意義與目的;未來五到十年,公司會變成什麼樣子?再來
是「策略」,也就是經營的重點和優先順序,之後才能進入「目標」:企業聚焦達成的
事項為何?最後才能制訂「關鍵成果」,也就是朝目標推進的具體進度。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政大 EMBA 執行長黃國峯則提醒,是否適用 OKR 也要看企業的特性。
如果企業生產模式是投入(input)、運作(operation)、產出(output)的封閉循環,是
很明確可以計算投入與產出目標,甚至可以交由 AI 或是機器人來執行的工作,其實就不
見得需要 OKR。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