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創新與創意
P. 21

4.OKR 讓你做最重要的事




        以「目標與關鍵結果」破解數字迷思
        文■張彥文  Yen-Wen Chang
     •  2019 年 10 月號(別把指標當策略)

        如何避免績效評估誤導策略目標?最近企業界熱烈討論的 OKR「目標與關鍵結果」法
        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OKR 不同於傳統的指標,它是透過由下而上討論,全員形成共
        識而制定的指標。由於執行目標的人員也參與制定、清楚策略目標,就不易偏離。


        接近年底的時候,又到了企業「算總帳」的時刻,今年的績效目標達成了多少?達標者
        如釋重負,未達標者惶惑不安……這樣的劇情每年都得上演一次。


        現在績效考核的主流當然是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用來評估
        團隊或個人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其重點在於以量化的方式做評定的準則。


        但如同本期的封面故事指出,在企業以數字掛帥的情況下,是不是大家都陷入了數字的
        迷思,甚至被數字綁架了呢?


        另外,這些目標通常是管理階層由上而下訂定的,多數員工只能被動接受。再者,各部
        門的績效指標是獨立的,缺點是見樹不見林,很少員工能夠具體且完整地闡述公司的整

        體策略。

        因此,近年來管理學界和業界開始討論,有沒有更好的績效管理方式?其中 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算是最常被提及的一項。


        根據當代最重要的創投家約翰.杜爾(John Doerr)在其著作《OKR:做最重要的事》
        (Measure What Matters: How Google, Bono, and the Gates Foundation Rock the World with
        OKRs,繁體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指出,OKR 是前英特爾執行長安迪.葛洛
        夫(Andy Grove)依循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目標管理理論衍伸出來的,它

        的重點在於設定目標(Objectives),讓全體員工了解「我們想去哪裡?」「公司未來的
        發展重點是什麼?」而完成哪些工作(Key Results)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舉例來說,一支職業棒球隊,設定的目標是「提高球團營收 15%」,其關鍵結果可能有
        以下幾項:第一,贏得年度總冠軍;第二,主場觀眾人數提升 30%;第三,打造新的形
        象標識系統。


        OKR 可提高成員的參與和認同



        OKR 與 KPI 最大的不同在於目標訂定的方式。政大企管系教授韓志翔表示,傳統 KPI 的
        制定是由上而下,高階主管訂定目標之後,再分配到部門或個人;OKR 則需透過內部的
        討論形成共識,可能是由下而上,以及平行單位的溝通之後來決定。




                                                            20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