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研精醫訊118期
P. 53
51
大而無法實際運作,直到 2012 年, 子化的面診、舌象及脈波資料,目
ImageNet 舉辦的圖像識別競賽中 前適用於臨床的成果極少;另一方面
(參賽程式需要辨認十萬張圖片的類 是中醫臨床獲得望診及脈診資訊時便
別),一位堅持研究類神經 30 年的 會即時診斷(應該反思這樣的流程是
學者 Hinton 帶領兩位學生以 15%的 否準確),若要額外拍照再以電腦判
錯誤率奪冠而技驚全球(以往幾年的 讀,反而降低看診速率,而病理切片
錯誤率都超過 25%),產學兩界從 診斷也是如此,病理醫師由顯微鏡觀
此蜂湧而入;2015 年的第一名錯誤 察後便直接判讀,額外再給電腦判讀
率 3%已低於人類的 5%,2018 年此 反而不便,不過近期透過「擴增實境
競賽停辦—已然超越人類,爭那 3% (AR)」技術,將具有鏡頭及判讀
已不重要。這些類神經有多複雜呢? 能力的設備裝在顯微鏡上,病理醫師
2012 年冠軍約有 8 層共 65 萬個神經 在目鏡中看到切片的同時,視野中便
元,2015 冠軍有 152 層,所以稱為 自動標示重點(如:癌細胞)。若將
「深度」學習。 此延伸至中醫望診(面、舌、傷科),
可以設計一副眼鏡,邊看病人的同時
想像一下,如何教一個沒看過狗的人 便同步顯示診斷資訊,如面色、舌頭
認出狗?你看過很多狗所以能夠判 朱斑或瘀點、骨架或軟組織偏移,便
斷,但說不出明確準則。就像中醫舌 能大舉提昇整體水準,前提是需要大
診,很難快速而標準地使初學者精 量醫師為照片標註診斷術語。
熟。以往因為無法設計明確準則,運
用電腦判讀的效果始終不佳。但是只 此外,最值得期待或憂慮的是,西醫
要提供類神經大量狗及不是狗的圖 可以大量收集現有疾病的中醫四診資
片,不需提供其他準則,它就能「學 訊,訓練類神經嘗試根據四診資訊診
會」,這便是類神經的威力。於是大 斷疾病,也就是使用類神經取代中醫
量應用開始出現,特別是數十年來診 病因病機推理!
斷完成的大量醫學影像,極易訓練
出精確的類神經,如 2017 年的類神 類神經就像人腦「真神經」,偏差的
經 CheXNet「看過」約十萬張胸部 訓練資料會讓它變成僅適用於偏差狀
X 光片診斷後,在 14 種肺部疾病辨 況的模型,即《內經.異法方宜論》
識率超越醫師,此外尚有皮膚疾病、 所言,不同區域的特性造成不同的治
病理切片、心電圖、住院病危預測等 療方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例
方面的傑出成果。中醫面診、舌象及 如有一個審判的類神經被懷疑有種族
脈波也開始應用,但受限於不同醫師 偏見,其實是因為它被帶有偏見的人
診斷一致性較低,臨床也較少收集電 類判例「教」出來。中醫也有類似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