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2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1382

( 四)学子心声 1355






                                           赵晓康: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为庆贺苏东水教授从教五十周年而作



                   毛主席曾经说过: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正值我们敬爱的苏老师从教
                50周年之际,我想用这样的语言来描绘苏老师大半生的从教和研究经历,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研究东方管理,发扬光大东方各族人民悠久灿烂的管理文化,可以说是苏老师毕生的不懈追
                求。 自从20世纪70年代在复旦大学开设“《红楼梦》经济管理思想研究”以来,苏老师对于东方管
                理思想的研究就始终没有放弃过。 个中辛酸苦辣,恐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苏老师的这种执着,很
                多同行不理解,单位不积极支持、配合,甚至一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也不免知难而退,避重就
                轻,为自己的生计和前途盘算过多。 而此时的苏老师总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为弟子考虑,有时

                自己却落得单枪匹马,多次生病住院还念念不忘东方管理研究的进展,躺在病床上也不顾医生的反
                对亲自审阅书稿,让人看了不免唏嘘。
                    正是他这种身先垂范、执着追求的精神,才有了今天著作等身的成就,才有了东方管理学派的
                建立和逐步壮大,才有了东方管理理论在世界管理学界地位的蒸蒸日上。 也正是从他的这种精神
                当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代大师不屈不挠的顽强追求,学会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科学研究风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时至今日,东方管理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并在国内
                外具有了广泛的影响,这与苏东水教授利用自己“人为为人”式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利用世界管理联

                盟( IFSAM )中国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积极宣传和推动相关研究密不可分。 自1997年以来,已经连
                续成功举办七次的、作为东方管理研究的年会性质的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以及1997年
                的世界管理大会、1999年的世界华商管理大会,无不成为研究、探索和宣传东方管理的有效阵地。
                东方管理从无到有,研究由粗放到深入,苏老师的作用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他不仅提出了东方管理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思想,组织弟子和有关专家编辑出版了《中国管理通

                鉴》巨著(280万字),发行了融合中外古今管理精华的《管理学》,并创立以复旦大学为基地的东方
                管理学派作为积极的倡导和推动力量,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东方管理文化的“三、六、九构成说”和
                东方管理哲学“十五要素理论”等,从而为东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东方管理学派几十年潜心研究成果的集成,苏老师领衔编著,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并在
                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东方管理》一经面世,更是成为许多企业老总随身携带、密切指导其实践工
                作的理论金宝书。 该书以道家、儒家、释家、法家、兵家、墨家文化为主的东方管理文化为基点,从中
                提炼出作为东方管理核心内容的“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思想,并分别就东方管理
                “三为”思想的理论实质和实践指导意义展开深入的讨论。

                    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和充分的案例说明,东方管理的思想理念符合21世纪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潮流,未来世界的发展将必然选择东西方管理思想融合,共同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道路前行。 难
                能可贵的是,苏门弟子们不仅能够融会古代东方管理文化的精神实质,归纳总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提升了东方各民族优秀文化中有关管理思想方面带有普遍性的内容,更能够追踪研究当今西方管
                理理论界的学科前沿,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并同时深入剖析西方管理的“失灵”,鞭辟入里。 为此,

                苏老师在研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充分调动其优势,并结合讨论集思广益,启发创新,作了大
   1377   1378   1379   1380   1381   1382   1383   1384   1385   1386   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