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4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1384
( 四)学子心声 1357
林善浪:大师风范, 人生楷模
苏东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在国内外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享有盛誉。 2002年我有幸师从于苏老师门下,在苏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
参与了应用经济学和东方管理学的研究,以及一系列其他科研活动。 他对我的学业精心指导,对我
的工作和生活热情关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每当我看到他那消瘦的脸庞,心中总不禁升腾起一股
深深的感激之情。 今天,借苏老师执教50周年庆祝会的这个机会,我勾勒一下我心目中苏老师的
形象,以表达对苏老师的爱戴与崇高敬意。
苏老师的第一个形象: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000年5月,我和福建其他7位青年学者受福建
省人事厅的委派,到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 在这之前,许多人知道苏老师的大名,但还从未见过。
在我们的想象中,苏老师这样的大师级专家应该是八面威风的形象。 在报到那天,我们乘车到复旦
大学大门时,只见一位中等身材、衣着俭朴、消瘦的脸上满是笑容的老同志迎了过来,那就是我们仰
慕已久的苏老师。 苏老师和我们这些大龄学生一一握手,他的眼神和蔼可亲,手心温暖厚实。 他的
亲切平易使我们一见如故,再也没有拘束。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亲自带着我们四处联系住宿,从
南区到北区,又从北区到南区。 从此,我们和苏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们面前,苏老师一双睿
智的眼睛总是蕴含自信与祥和的微笑,那翩翩君子的风度更是令人高山仰止。
苏老师的第二个形象: 学识渊博,才思敏捷。 我每次到苏老师那里请教,发现苏老师不仅具有
非常深厚的管理学功力,而且具有丰富的经济学各学科的知识,似乎无论是什么问题都能给你提出
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学习和研究建议。 在苏老师的谈话中经常充满了哲人的智慧,特别善于从实际
出发捕捉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又使这些研究建立在厚重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不断推动
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苏老师的渊博学识和创新思维,体现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细节上。 无论在
讨论课上,还是在研讨会上,苏老师总结发言之时,往往就是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和进修生最
兴奋的时刻,大家无不佩服苏老师的概括、抽象能力。 特别是他的观察之细,剖析之精,感悟之深,
见解之独到,令人惊叹。 这是源于苏老师坚实的理论素养,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 苏老师经常
告诫我们: 无论是学习和研究经济学,还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都要扎扎实实地打好理论基础,不
要浅尝辄止,要刨根问底,不要一知半解;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不断
发展,不要把眼光老盯在外国的月亮上。
苏老师的第三个形象: 和风细雨,诲人不倦。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用牺牲
自我博取光明一片;有人说,教师是春风,唤醒万物驱赶严冬,用和风细雨滋润万物生灵。 在我的心
目中,苏老师就是这样的“红烛”“春风”“细雨”,兢兢业业,虚怀若谷,诲人不倦。 在东方管理学派著
系中,我和华侨大学张禹东教授负责撰写《华商管理学》。 2003年12月的一天,苏老师在泉州对我
们进行指导,谈古论今,纵横捭阖,耐心地讲解了《华商管理学》的创意、主题、思路,以及与《东方管
理学》《中国管理学》的关系。 到了晚上,苏老师应酬结束后打电话给我,让我到他下榻的地方继续
讨论写作提纲。 我看了一下表,那时已经快10点了。 当晚,苏老师对《华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
容体系、章节布局都进行深入的分析,一直到晚上12点。 最后确定下来的《华商管理学》的写作提
纲,就是苏老师一次又一次像这样长时间、不厌其烦的指导下形成的。 每当撰写《华商管理学》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