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8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408
370 苏东水文集
和谐社会建设与东方管理理论应用( 2006 ) ①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近日胜利闭幕,该会以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旨,审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我们国家已经把十六届四中
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推向具体的实施过程,这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基
本解决13亿国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之后有几点启示,和大家交流,希望大
家指正。
一、建设和谐社会, 难在执行
在我国古代,和谐社会也是历代君王追求的目标,后来一些农民起义的领袖也追求和谐社会,
并以此聚拢人心。 然而,从历史上来看,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情况罕见,即便实现所谓的盛世,也并
非真正和谐。
历史经验表明,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主要在于执行,执行难主要在于以下三个原因:
1.对人的地位的认识不正确———缺乏真正的人本观
和谐总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古代先贤虽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民为贵”等思想,但
缺乏真正的人本观,基本上是将人视为工具,而并非主体来看待。 我们东方管理学派提出,真正的
“以人为本”必须将现代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
我们认为,和谐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参与。 和谐社会的建设绝不能忽略人的因素,人与自然、人
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问题,都是和谐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真正
的以人为本,若做不到,和谐社会无法成功。 比如,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统一货币、收缴
民间的兵器、焚书坑儒等行为,都可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然而,他想永久和平下去
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秦王朝传到他儿子的时候就灭亡了。 主要原因就在于秦始皇所力图构建的是
缺乏真正人本观的专制集权社会,他并没有把握和谐社会的主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之所以出现在西汉的“文景之治”,主要也在于汉朝初期汉
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实施无为而治的策略。 后来,汉文帝、汉景帝又继续汉高祖的这种无为
而治策略,国家渐渐恢复生机。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国家已经比较强盛了。 汉武帝执政后,继续实
施中央集权,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比如,在经济上,兴修水利,统一
① 本文是作者2006年10月在复旦大学“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