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0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460
422 苏东水文集
依靠主观上正确指导,是可以胜出的。”① 他还强调:“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
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随后,毛泽东列举了晋楚
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等战役。 在中日这场持久战
中,中国要“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
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
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
的主动或被动”② 。 这和《孙子兵法》的思想是相通的。 孙武提出:“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
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 胜可知而不
可为。”这里孙武强调善于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 不会被敌人战胜
的主动权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是否有机可乘。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为自己创造
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可能做到使敌人必定被我所战胜。 因此,胜利可以预见,但胜利不可
苛求,更不能为苛求胜利而妄动。
毛泽东说:“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
是重要的方法。”③ 这也与《孙子兵法》的思想一脉相承,孙武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
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万里长征中打破敌人以十倍兵力对我军围追堵截的著名的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运用示形动敌战略战术的神来之笔,用制造假象以迷惑和调动敌人,声东击
西以打击敌人,从而胜利突围的得意之作。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实击虚”“避众而击寡”以及
“蓄盈待竭,避其锋势”等等,都是毛泽东所主张的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战略。 同样道理,于企业的
竞争中亦是如此。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尤其是那些实力相对弱小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制
定适合的竞争战略。 “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 我
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④ 作为管理者,找出与竞争对手
相比的优劣势,加以分析比较,在乱局之中辨明方向,以逸待劳,发挥优势,从而将自身劣势转化为
优势,取得主动权。 当然,我们此处所讲的谋略是建立在合法原则之上的,如果组织管理者只强调
“诡”而使用了非法的手段,那么谋略就成了一种“骗局”或者说“阴谋”,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当然,要做出细致全面的谋划离不开开战前领导者对各方面的周密分析。 组织内部能够在做
出谋划前实事求是地了解事态发展的动向,掌握丰富的信息,才能发挥领导者以及下属的智慧,这
其实体现了现代商业的“信息观”,组织领导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掌握竞争对手的信息,才能在与
竞争对手的竞争中不致处于被动。 孙武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
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就是这个意思。 毛泽东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指出:“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
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性质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
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定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 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
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侦查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的推断和
判断,减少失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⑤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专门为中央军委题
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见毛泽东对其重视程度。
①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457页。
② 同上书,第458页。
③ 同上书,第459页。
④ 同上书,第427页。
⑤ 同上书,第4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