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9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19
再论“ 泉州模式”( 2006) 783
产业的发展,因而拓宽的是门类,但是转变的是经济增长方式,“泉州模式”的这些经济管理特点在
当今的许多企业管理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是其管理价值所在。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泉州模式”作为泉州经济发展的理论成果不仅符合当时的经济特
点,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是泉州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坚持大胆创
新,爱拼才会赢的成果。 历史证明“泉州模式”是正确的、有效的。 “泉州模式”走出了一条靠市场创
造现实社会生产力的成功之路;“泉州模式”走出了一条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之路;“泉州模
式”走出了一条通过外引内联,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界联合的成功之路;“泉州模
式”走出了一条国富、村富、共同富裕的成功之路;“泉州模式”也将走出通过“五缘”网络实现祖国统
一的成功之路。
二、当前“ 泉州模式” 的新特点
20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泉州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和发展,也涌
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具有显著的经济文化价值,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发达的集群经济。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以及支持该产业的相关企业,高度集中于某
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产业集群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积聚经济; ② 专业化分包;
③ 创新环境; ④ 合作竞争; ⑤ 路径依赖。 2005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以产业集聚为
着力点,构建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跃升平台。 为此,要“着手规划和培育发展2个产值超千亿元(石
化、纺织服装)、2个超500亿元(鞋业、建材)和8个超10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其配件、修船造
船、机械制造、工艺制品、食品饮料、五金水暖、包袋制品)产业集群”。 泉州发达的产业集群,是建立
在已有的专业化市场的基础上的,是这些年来“泉州模式”朝着更高起点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
前泉州的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 ① 纺织服装集群。 主要分布在市区以及晋江、石狮、南安市。 据有
关部门统计,泉州2004年纺织服装企业达到1万多家,产值突破700亿元,约占泉州工业总产值
25% ,形成纺织、深染及成衣系列产业链。 目前泉州年产服装高达1.8亿件,占福建省服装总量的
70% ,其中40%纺织服装出口到世界。 ② 鞋业集群。 主要集中在晋江市。 目前从事生产和经营鞋
业的企业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 年产各类鞋5亿多双,占全国运动旅游鞋产量近一半,
占世界运动鞋、旅游鞋生产量的五分之一,皮鞋近亿双,合计产值近200亿元,成为全国三大制鞋基
地。 晋江市被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运动鞋)”。 ③ 建陶石材集群。 共有建陶石材
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建陶石材企业300多家,建陶机械制造企业30多家,生产加工企业2000
多家,销售企业数百家,年产值200多亿元。 主要分布在晋江、南安、惠安等地。 南安、惠安分别有
“石材城”“石雕之乡”之称。 其中建筑陶瓷主要分布在晋江、南安两地,尤其晋江市磁灶镇为主产
区。 该镇共有建筑陶瓷企业623家,产值近50亿元,被誉为“闽南瓷都(建筑陶瓷)”。 石材业中板
材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安、晋江、惠安,石雕产区主要在惠安县。 ④ 工艺品集群。 主要分布在丰
泽、晋江、石狮、惠安、安溪、德化等地。 主要产品有陶瓷、树脂、木业、滕草、石雕、铁件、玩具等,年产
值150多亿元。 目前,丰泽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树脂工艺品生产基地,全世界约有36%的树脂品来
自丰泽区,世界上每三件树脂工艺品必有一件是“丰泽制造”。 工艺陶瓷主要分布在德化县,该县具
有千年制瓷历史,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乡”。 此外,晋江市安海镇与广东澄
海、上海并称为中国三大玩具生产基地。 竹藤木藤工艺主要分布在安溪县,共有企业300多家,年
产值突破13亿元。 ⑤ 石化产业集群。 主要分布泉港区,以福建炼油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带动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