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6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16

780    苏东水文集


                个时期内仍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其次,积极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21世纪初期必须把装备工业作为工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应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改造装备工
                业,提高基础机械、产业专用机械等技术装备制造水平,把重大建设项目设备、主要进口设备的关键
                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机床数控化的改造升级作为切入点。 再次,集中优势力量,把技术密集型产业做
                大、做强。
                    第二,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一方面可直接发展一部分高科技产业,如信息产
                业、生物工程产业、微电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等。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新技术企业发

                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也积聚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巨大。 另一方
                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紧密结合起来。 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在
                我国经济中比重很大,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因此必须积极用高新技
                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和优化升级,尤其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重大装备生产体系、运输设备制造
                体系和能源与基础化学工业体系,把它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打好基础。
                    第三,在制造业的工业化过程中,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一是不断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

                建立资源节约、环保型的工业化经济体系。 二是建立循环经济生产制度,促进我国工业产业制度和
                产业结构的变革。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全球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个新态势,它以生态和环境成
                本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循环利用和成本内生为原则,建立工业产业生产制度。 在制造业的工
                业化过程中,必须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行清洁产业,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建
                立质量型低成本运行的工业化的考核体系。 在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考核时,要把对资源的消耗和
                对环境的影响作为重要指标,严格限制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 对于能源使用较多
                的部门,要引导其将资金投向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技术改造项目上,国家也应对这些技术改造

                项目实施必要的资金扶持,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环境管理力度,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
                协调发展。
                    第四,注重发挥人力资本在制造业中的作用,以人才促产业整体转型。 中国要成为与美日并驾
                齐驱的先进工业化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庞大的科技人
                员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制造业劳动者队伍,并且要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产品。
                为此,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不断提高工业劳动者素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进行分配体制和人事体制创新,为新
                型工业化提供人才激励机制。 如,作为鞋业制造业重镇的泉州,就把大力打造“学习型职工”队伍作
                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人才战略,使得泉州鞋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整体研发制造水平领
                先于全国。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