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15
升级制造业( 2005) 779
升级制造业( 2005 ) ①
———中国创造系列观察之二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造就了一大批具备国际规模的制造基地和生产企业。 中国生产的家
用电器、电脑通信、玩具、服装等产品遍布世界,产能位居世界前列。 这一现象被国内外企业界人士
和经济学家概括为“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的称谓。
应该说,“中国制造”现象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中国制造也是推动中
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在我国已占据国内外市场优势的产品和企业中,其
优势主要集中于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这两个环节。 而无论是在产品的源头———技术开
发,还是终点———品牌推广这两个重要环节上中国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许多重大原
创性核心技术的开发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因此,中国目前还只能算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
国。 过度强调“中国制造”的繁荣兴旺,有可能掩盖了我国自主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弱点,
而这可能会成为阻碍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 特别应该指出,当“中国制造”驰名世
界之时,中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这也反映出这种低回报的出口加
工业也给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带来众多结构性问题。
非常明显,“中国制造”应该走向“中国创造”,努力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中国制
造的核心竞争能力呢? 我认为最终有赖于中国产业整体转型的政策思路,只有在产业整体转型中
进行研发和创新才能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进而顺利实现“中国创造”。
产业整体转型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
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总体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
调整。 就我国当前制造业来讲,产业整体转型即指制造业从旧的产业结构布局转向以适度高新技
术产业为先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撑、资金密集型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更好地发挥我国
各种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高速成长阶段有可能保持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增长的潜力来
自于结构的不断转换和升级。 中国制造在总量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着严峻而又紧迫的产业
转型任务,要通过产业整体转型发挥我国产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
为经济的主导力量,使制造业产业结构趋于协调。 具体来说,我认为有如下举措:
第一,采取多层次推进策略,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 首先,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制造”相比“世界制造”的国际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和质优价廉,因而在当前及今后一
① 本文刊载于2005年10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创造系列观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