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9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29
896 苏东水文集
义。 他指出,谐协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在对待差别与对立的事物时,崇尚和解、平
衡的态度发掘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并依此对事物进行创新性整合。 在跨文化管理中,该
精神体现为承认文化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寻求不同文化间的谐协统一上。 在现代管理中,谐协应注
意体现个人价值,避免人浮于事,克服谐协惰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朱国华博士结合网络管理文化特征及作用,论述了东方管
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他指出,网络管理文化是网络化、全球化条件下的管理文化的总称,指的是
面对网络化、全球化的形势,核心精神体现整体、全局、融合自由与关系、道德与法制、科学精神与人
文精神的符合未来管理发展的“人为为人”管理文化生态体系。 网络管理文化具有虚拟化、自主化、
个性化、创新化、全球化、知识化、融合化、平等化、共享化、互动化及体系化的特点,对网络产业的发
展具有引导、激励、约束等多种功能。
上海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杨光平博士分析了东方管理文化对经济的巨大促
进作用。 他认为,集体主义是促进东亚发展的核心;东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将促进经济发展;节约
主义所带来的高储蓄率对东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将促进经济
的发展。
上海海运学院赵渤博士提出了东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他强调,社会形态因素不可避免
地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发生互动。 “东亚”模式受挫有其必然性。 在经典框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体
系,既与东方传统文化表现出阶段性的适应性与积极性,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可调和的各种矛盾的
激化。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应选择以独立的姿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分工
的最佳模式。
二、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
1.关于“ 以人为本”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副总经理陈青州先生指出,东方管理是一座宝库,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
俱进。 他指出,坚持生产力标准体现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发展先进的文化,首先就是要
“修己”;今天我们所特别强调的管理者要亲民、爱民、为民,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 复旦大学管理
学院苏涛博士指出,商周时代的“保民”思想,主要提倡在治理国家和管理民众时要能够体察民众的
疾苦,要能够爱护、保养民众;孔子“仁义”思想要求管理者施行惠民、恤民政策来保养民众,并提出
“三代之治”的保障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指出统治者要想巩固政权,须重视人
民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其社会保障思想带有很强的功利目的,
与维护阶级统治密切相连,更多地将保障民众认为是贤明君主的道德行为。 其强调的社会保障只
停留在赈贫恤患的较低层次。 民间力量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田超博士指出,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在新的世纪的管理实
践中,这种管理思想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超前性。
2.关于“ 以德为先”
上海航天局局长金壮龙博士指出,人德管理是东方管理思想的精华之一,是人类社会对现代企
业的必然要求。 在企业管理中人德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它的中心内容
是要建立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复旦大学MBA 中心主任苏勇教授指出,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涉及人、财还是物,管理人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