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71

938    苏东水文集


                身的理论及其现代价值;华商管理的创业、经营、创新及其国际意义。
                    2.建立中国工业企业管理理论

                    我1983年与他人合作编写《工业经济管理》,1982年出版《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上下册)。 前
                者获全国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材优秀一等奖;后者是国内在该领域较早的著作,获上海市“六五”哲
                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我主编和撰写的《企业经营管理教材丛书》(共计18卷),系统地论述了企业计
                划、生产、组织、销售等环节,成为我国最早编著发行的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
                实用工具书。 这些都是结合中国文化背景,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著作,是我一直以来持续探索
                的成果,较早提出了中国式现代经营管理的产、供、销与经济问题。
                    3.探索中国乡镇企业经济理论

                    我对中国乡镇小企业的调研始于1958年,并写了《社队工业》一书。 20世纪80年代,我主持了
                上海市“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乡镇企业模式比较研究”,并于1986年率先主持了全国性的“乡
                镇经济模式比较”研讨会,提出把乡镇建设成“城乡融合的新型区域”的战略目标。 我在中国乡镇企
                业方面的研究比较早。 我还主编过《中国侨乡经济管理学》《中国乡镇企业家丛书》等八册,集中阐

                述了乡镇企业如何走中国式管理之路。
                    4.提出间接控制论

                    1986年,我在江泽民同志主持的上海市理论双月会上提出了“间接控制论”等观念,全文被印
                发上报中央。 我提出,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主要就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完善市场体系和
                搞好间接控制这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公开提出要实现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对企业
                的管理应由直接控制改为间接控制为主的观点。
                    5.建立现代企业家理论

                    1987年我主持上海社科重点项目《现代企业家研究》,发出了敢于在市场充分开拓创新的现代
                新型企业家的呼唤。 1989年,我出版《现代企业家手册》一书,首次对现代企业家的含义、特征、素
                质、性格、作风、行为、环境、领导艺术等进行全面论述。 我们组织设计的《现代企业家仿真测评》的
                科研项目被社会评价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中国自己开发出来的较早的人才测
                评软件,为中国式管理人才的评价提出一套指标体系。
                    6.提出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理论体系

                    1989年,我出版《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一书,该书是上海市“六五”重点科研项目的成果,
                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著作,荣获上海社科特等奖。 在该书中,我在我国首
                次提出较完整的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体系内容,即: 思想、组织、人才、方法、手段现代化,并得到
                国家教委认可,被写入《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 在该书中,我在比较国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和
                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模式以及展望;也研究了现代管理中的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的问题。 我还自1988年6月起在《企业管理》杂志连刊《企业管理现代化讲座》,主要介绍中
                国式管理形成过程与特色的问题。

                    (
                   五)从人为视角探索中国式行为管理

                    我自1986年出版《管理心理学》一书以来,迄今已出修订四版,发行逾百万册,曾获上海市哲学
                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该书是我研究人为学(或人为科学)的基础,首次指出管理的本质就是“人为
                为人”。 “人为”与“为人”两者具有辩证关系,互相联系并且可以相互转化。 对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而言,都有一个从个体行为逐步向他人服务转变的过程,即从“人为”向“为人”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