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0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70
10.第九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2005) 937
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迄今该书发行已达300余万册。 马洪同志指出:“该书形
成了一个体系,有一定的逻辑性,这是很好的。”还指出:“它为我国的经济管理理论填补了一项空
白。”中宣部王惠德副部长指出:“这本书很重要,这在我国是新建立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是一项基
本建设。”这本书有许多创新内容: 在我国首创了比较完整的、合理的国民经济管理学科理论体系;
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管理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把传统与现代的管理科
学结合起来;侧重如何提高社会效益;研究并建立了几个分支新学科,比如经济监督学、经济决策学
和城市经济学等。 我在收集多方面反馈意见之后,于1998年重新主编出版《中国国民经济管理
学》,该书联系我国15年来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以及国际经济管理发展
趋势,形成了理论、主体、过程、行为的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的新体系,是我多年来探索中国式宏观
经济管理的成果。
三)从中观视角探索中国式产业经济理论
(
作为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根据中国改
革开放的实践整理、提炼形成了《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著作,这是从中观角度对中国经济管
理进行探索的重要成果。 《应用经济学》是我国第一部此类著作,主要是应用东方管理“人本、人德、
人为”思想研究企业、市场、政府、社会的互动关系。 《产业经济学》则已被众多高等院校选为研究生
教材。 另外,我们还组织专家学者对十八项中国产业进行专题研究,并组织中国产业经济博士讲
坛。 区域经济是产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我较早就比较关注中国的沿海区域经济发展,
并试图提炼、归纳一定的发展模式。 1987年,我承接国家重点博士点科研项目“中国沿海经济发展
战略研究”,并于1991年4月在东亚 中国沿海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上
海为中心,南北两翼齐飞,以沿海地区为轴心,内外市场联动”的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当时
有国内外近10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一战略观点。 后来,这一研究结论在《中国沿海经济研究》
(1993 )得到全面论述。
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的一部分,我对泉州的发展路径、战略进行了研究。 最终,我提出
了“泉州模式”(即侨乡模式),即股份制的经济模式、外向型的市场体系、侨洋式的生产条件、灵活的
经营管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等观点,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泉州模式”的发展道路,中国的中小
型企业如何走中国特色的管理之道。 这一模式是我国继“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之后的又一个区域
发展模式。 这些理论观点在《泉州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中已有深入阐述。
(
四)从微观视角探索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
我除了积极探索中国式宏观经济管理、中观经济管理外,还积极探索比较微观的即企业层面的
中国式管理问题。 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出管理科学的性质与对象, 建立管理科学新体系
1985年,我在《复旦学报》上发表《试论管理科学的性质与对象》一文,该论文后来获得上海哲
学社会科学论文奖。 该文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为指导,在率先挖掘中国历代管理思想
宝库的基础上,第一次阐发了管理科学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属性的特征,明确提出管理科学是一个
综合性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科学体系;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
论点。 2001年,我主编出版《管理学》(东方出版中心)一书。 该书的最大特色是有机整合了古今中
外主要的管理理论、方法、技巧,辟专章介绍东方管理的原理,探讨东方管理的治国、治生、治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