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6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66
10.第九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2005) 933
用于其他国家文化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两种看法。 看法之一是文化元影响论,这派观点主
要认为管理就是管理,存在着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理论、制度和方法。 看法之二是文化相对
主义论,这种观点认为文化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变量,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理论、
制度和方法。 就如哈佛商学院坎特教授所言:“建造一个用共同的管理文化统一全世界的商业习惯
做法的企业地球村的想法只是梦想而不能成为现实。”现在这种观点也越来越得到学者、实践者的
支持。 在理论探讨中人们发现西方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管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在实践探索中,
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西方管理理论脆弱的一面,人们崇拜西方管理的心理开始淡化,日益学会了理性
思考本土管理的问题,由此促进了中国式管理理论的萌芽和成长。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
裁唐骏说:“在中国做管理,仅有一些基本的管理理念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个性化,这源于中国文
化。”TCL集商总裁李东生也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
在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按照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僵化、固化、优化”说法,今天的中国已
经经历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僵化、固化阶段,该根据中国文化特征对引进的西方理论进行优化了。 正
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开始积极讨论中国式管理。 我认为,现在有些专家还没有意识到要去应
用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管理文化冲撞、融合的必然性。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第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创建“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 改革开放20多年
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已达136515亿元,同比增长
9.5% 。 2005年1 —3季度,GDP继续保持9.4%的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
重,已由1998年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约4% 。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批成功的企业和
企业家。 对这些成功的企业进行研究,提炼中国式管理精髓成为中国管理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学人探索“中国式管理”的信心。 掀起一股“中国式管理”热
潮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升了中国企业家、中国学者的自信心,让大家有充足的
底气来探索中国式管理。
二、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
一)什么是中国式管理
尽管目前学界对中国式管理进行了颇多的讨论,然而比较深刻的论述少见,甚至于对中国式管
理的界定都不十分明晰。
我们认为,所谓中国式管理,就是以“三学”为理论基础,以东方管理学的“三为”“四治”“五行”
①
“三和”为主线 ,基于我国经济管理实践经验,凝炼我国古、近、现代管理思想精华而形成的具有中
国特色、全球视野的现代管理模式。
中国式管理绝不只是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中去寻找历史文化渊源,而且更注重对当代中
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挖掘、归纳、梳理和提升。 中国式管理也绝不只是探索中国境内
的管理实践,而且也探索海外华商管理实践,更是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来探索中西方管理的比较。
中国式管理不仅研究我国古、近、现代的成功管理经验,而且也研究失败的案例与教训。 我们认为,
中国式管理的探索涉及如何融合国际与本土经验、演绎东西方管理思想精髓、探索未来管理之道、
① “三学”是指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华商管理学,“三为”是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四治”是指治国论、治生论、治家
论、治身论,“五行”是指人道、人心、人谋、人缘、人才,“三和”是指和贵、和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