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61
928 苏东水文集
大量与东方管理文化相契合的成分。
20世纪中叶以来,主要管理学思想和著名的管理学家大都来自美国,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和
美国企业拥有世界主导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
展的引擎之一,中国各个层面的管理实践都在成为全球关注的新焦点。 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吸引
更多外国人的兴趣。 1988年1月,西方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他们在宣言中向世界
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① 面临这样一种
难得的历史机遇,东方管理学派的学者们有义务会同国内外同行努力实现东方管理文化的伟大复
兴。 明年是复旦大学百年华诞,就在不久前学校决定恢复使用刘大白先生作词、丰子恺先生作曲的
复旦大学老校歌歌词中有两句话“作育国士,恢廓学风”很好地概括了东方管理学派下一步要努力
做好的两个工作:
第一,要大力发展东方管理教育,“作育国士”,为国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东方管理文化的核
心命题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其中“以人为本”是基础,研究和实践东方管理文化关键
也在人,培养一支研究和实践东方管理文化的队伍对学派的发展至关重要。 东方管理学派的理想
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因此我在去年的论坛上号召东方管理学派的学者要“传道授业,经世济民”,
宣传、推广东方管理文化。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就在工业经济学
科下设置了东方管理相关研究方向,20年来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数百人,他们都成长为各行各
业的优秀成才,许多成为著名学者、高级干部和成功的企业家。 今年复旦大学将公开招收第一批东
方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今年我们开始面向国内外招聘师资,东方管理教育从此进入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 东方管理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东方管理教育的开放性,在去年江西财经大学50
周年校庆时我做了《开放社会中的东方管理教育》的演讲,在今年的歌德堡世界管理大会上,我又向
各国代表介绍东方管理教育发展和东方管理学科建设的情况以及我们准备推出的OMBA (东方工
商管理硕士)和OMPA (东方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欧美国家的学者都很感兴
趣,认为这对于培养国际化的本土管理人才非常有意义。 而且,全面开展东方管理教育,“教学相
长”,本身也有助于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第二,要继续深入研究东方管理文化,“恢廓学风”,真正创立现代管理学的东方学派。 早在20
世纪80年代,我在日本参加现代化国际研讨会时作了“中国古代行为学说”的报告,提出要创建管
理的东方学派,创建一种融合中国文化与现实世界经济发展的独特的东方管理学。 经过近20年的
不懈努力,现在国内外许多学界同行都认可了东方管理学派的提法。 但我本人深知,一个学派的学
术地位的确立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为了深化和细化对东方管理文化的研究,形成更为系统和
精深的管理理论,我们正在组织编写体系宏大、贯穿东方管理文化“三为”思想的《东方管理学派著
系》(经典与案例丛书),包括“三学”“四治”“八论”共十五部著作,这是继编纂《中国管理通鉴》以来
东方管理学派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对建设东方管理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必将为东方
管理文化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将努力打造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今年,
我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成功争取到2008年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的主办权。
申办成功一方面基于东方管理学派的学术地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中华优秀文
化的吸引力和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
① 这句话出自1988年1月24日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发自巴黎的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 有学者考证,
那次集会未做公开宣言,学习孔子智慧的说法应该是与会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Dr.HannesAlfven ,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提出的,并得到多数代表肯定的一个讨论结果(见李存山《孔子的智慧》,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