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科學傳播電子書一草案
P. 35
耕耘健康傳播 充實教研內涵 蔡佩頴
「每一次轉彎都會帶來更豐富的收穫與成長!」這是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蔡佩頴的人生寫照。曾任財經雜誌執行編輯、華航空服員、華航公關室
督導,蔡佩頴在多次職場轉換後,到澳洲昆士蘭大學取得新聞與傳播博士學位,
轉進大學任教,樂於接受挑戰的她,即使到了高教環境,也不安逸於教職生涯。
她曾擔任台北市聽障奧運國際禮儀講師,以及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助
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社群行銷、新媒體策展、健康傳播、觀光傳播、公共關
係、媒體管理等。現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評鑑委員、台北市政府研考
會研考委員,而踏上科學傳播之路,則是專業領域的擴展與提升。
談起與科學傳播結緣的過程,蔡佩穎說,她拿到博士學位歸國後,在銘傳大
學擔任專任教師,有次到世新大學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結識時任世新大學
公共事務室主任的關尚仁老師;當時計畫辦公室團隊正好缺乏行銷專長師資,也
因為關老師的熱情、關心與提攜,鼓勵她一同加入科學傳播的大家庭,這讓蔡佩
頴感到十分窩心,這條科學傳播之路,一走就將近十年。蔡佩頴在計畫辦公室主
要支援行銷公關課程,前期和逢甲、成大、高科大等中南部學校有合作教學,長
期南北奔波,幾乎把北中南的課程據點都跑遍,後期因為自身服務學校授課時數
繁重,就只支援教授北醫、陽明、國防、輔大等校的公衛傳播課程。
科學傳播系列課程的設計,是由開課學校與計畫辦公室合作,蔡佩頴在前半
段課程主要負責行銷公關。她表示,一開始對科學傳播的認知僅止於跨領域的學
門,在教學上比較困難的是,不容易舉出跨領域的人都能夠理解的例子,因此,
課程要與各領域老師討論、探索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大家會先分享自己的研
究範疇,或提出以往的經歷背景,這也讓蔡佩頴更容易找到教學切入點。例如,
理工背景學生與社會人文背景學生上課氣氛明顯不同,在社會人文系所上課時比
較熱情,案例陳述理解的頻率較為相近;理工系所學生則較為慢熱,上課時也不
會有太多的表情或情緒,但成果發表會或研究分享上卻是相當豐厚的。能將「科
學」與「傳播」互相扣連,蔡佩頴在後期授課過程中,也順利找到平衡點,希望
能讓學生了解,未來面對外界或媒體時,如何表達與溝通應對。
這幾年,蔡佩頴投入醫學大學的科學傳播教學,反而找到另一個可以發揮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