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陳慧光
P. 5
2 文獻回顧
左傾於 M 型社會之中產階級,以及位處於隱形貧窮和能源貧窮
1
階級的弱勢族群, 無不對這通膨巨獸相當有感,但人類自四萬年前
開始出現交易以來,通膨就無所不在,不過 「通膨」 一詞卻是歐洲
經濟學家於 16 世紀才正式提出,且直到上個世紀才被量化。
人類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及三次石油危機後開始意識到通膨吞噬
經濟的速度,相關文獻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如 Akcay (2011) 利用
共整合與 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來分析歐洲各國間 CPI 與 PPI 之
關係,最終芬蘭和法國出現單向因果關係,德國則存在雙向因果關
係,然而,荷蘭和瑞典卻無顯著因果關係。再如 Woo et al. (2019) 套
用了 TVECMs (threshold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模型去證明
CPI 與 PPI 在英、法、德三國間存在非線性且非對稱式調整,亦即
向上調整具有統計上之顯著性,但向下調整卻又不具顯著性。而像是
呂捷與王高望 (2015) 則在 Kongsamut (2001) 的兩部門結構模型基
礎上建構了三部門 DSGE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模型,用以探討中國經濟受到貨幣政策衝擊後,PPI 經過短
暫上升後進入持續下降的階段而造成 CPI 與 PPI 產生背離現象。至
於美國方面,著名的研究尚包括 Cleveland 聯儲資深副總 Todd Clark
2
對於 CPI 和 PCE 兩大通膨指標, 在公式、權重、調研範圍及修正
處理方式之差異性評估,以及這兩大指標對於美國貨幣政策的影
響 (Clark, 1999)。
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想方設法去證明這些通膨指標間之交互影響
及預測價值,然而結論卻往往各執一詞,細究其因不免發現指標間的
1 隱形貧窮 (invisible poverty) 意指逐漸邁向貧窮但表面還未顯見之狀態,而能源貧窮 (energy
poverty) 則意指連水電帳單都繳付不起的極度貧窮狀態。
2 Fed 由華盛頓特區的管理委員會和 12 個主要城市的聯邦儲備銀行 (Federal Reserve Bank) 組
成,Cleveland 聯儲為其中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