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MFB24論文-王維彤2024final
P. 9
素包括規模風險 (size risk):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往往高於大公司股
票;價值風險 (value risk):價值型股票的收益率往往高於成長型股
票。他們指出了 CAPM 模型並不能完全解釋股票和債券收益率的差
異,因此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子模型 (three-factor model) 三因子分別為
市場風險因子 (β)、規模因子 (small-minus-big,SMB)、價值因
子 (high-minus-low,HML)。讓投資者可以通過考慮其他風險因子
來提高投資收益。從此資產定價模型就從單因子變成三因子模型解釋
報酬差異的能力,也奠定了因子投資的理論基礎。對金融學領域產生
了重大影響。
根據效率市場假說,認為所有資訊均已反映在股票價格中,因此
投資者無法透過主動選股長期戰勝市場指數。然而,Haugen (1995) 書
中探討了金融市場有效性的種種疑慮。首先,他認為效率市場假說過
於簡化了市場的運作,並未能充分解釋市場中的各種現象和行為。他
指出,市場並非總是能夠迅速反映所有資訊,並且投資者並非都是理
性的,可能受到情緒和行為偏差的影響,導致市場出現價格的偏離和
波動。這一觀點挑戰了效率市場假說的理論,認為市場並非完全有
效,投資者可以利用市場的非有效性獲得超額收益。其次,基於對市
場有效性的懷疑,作者們透過對自 1958 年以來美國股市的資料分析
驗證了低波動股票在市場中的長期表現優於高波動股票的現象。這一
研究進一步強調了低波動異常現象的長期存在。
2.2 低波動異常現象的原因
低波動異像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傳統金融學的解釋,也
有行為金融學的解釋。在傳統金融學中,低 Beta 股票因其較強的逆
周期性,雖在市場上漲時漲幅有限,但在下跌時跌幅較小,這在複利
效應下會導致長期持有能獲得較好的風險調整後收益。從行為金融學
的角度來看,Black et al. (1972),Frazzini et al. (2014) 與 Carhart (199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