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課程教材(電子書版連結)ALL_Neat - 複製
P. 52

淺山˙客    客家淺山產業學坊建置計畫



                    留住小生產者,⻝文化才有競爭力

                     要做出足以讓消費者放心的加工⻝品,至少有三關要過:原料、新配方、加工
                     者。先是利用累積的小農網絡以及台灣本土穀物,確保友善加工品的原料沒有

                     問題,接著挑戰沒有人工加工物的新配方。如果有烘焙或者相關烹調經驗,你
                     會知道添加物對於它們有多重要。


                     為什麼做蛋糕一定要加發泡粉?如:在開發黑豆蛋糕時,分析發泡粉的作用,
                     原來是它在烘焙過程中產生的酸鹼中和,會讓口感加分。當時想「沒有別的東
                     ⻄能有酸鹼中和的效果了嗎?」最後找到的答案,是磨細的蛋殼粉跟檸檬汁。


                     很多的東⻄,例如「花生糖」是個非常台灣的⻝物,在地的農產品開發成加工
                     品,不只是幫助擴大在地作物的種植,減少仰賴外來原料,更是能幫助小農對

                     抗農產品的保鮮期,但是從來沒人認真研究過花生糖的製程。但透過資料推出
                     改善製程的方法跟理論,試著用天然的材料取代人工添加物。

                     而下個關卡就是找到願意配合的加工者。⻝品代工者不是個選項,它們不願意

                     承擔嘗試新配方的風險,且量產的可能性未明,加上他們的分潤要求高。而且
                     如果真的做成功了,加工廠就拿著配方去跟大通路、大品牌合作了,小農怎麼

                     辦?小生產者怎麼辦?。為此四處尋找老經驗的師傅或者有理念的廚師,與小
                     生產者一同開發商品。三關都是苦工,也都是一般⻝品廠不會做的事情,一旦

                     成功,就在⻝品市場中找到利基市場,也為友善土地的生產者找到新的出路。
                     小生產者是⻝農文化的根本,多元⻝材、各家⻝品加工的配方,就像夜市中出

                     現的台灣飲⻝文化,更多的小農、更多的小⻝品加工者,就幫台灣⻝文化創造
                     更多的可能跟競爭優勢。



                     加工技術

                     傳統的⻝品加工技術主要為原料處理和貯存技術為主,因此在⻝品保藏以及原
                     料加工領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生活水準提升,⻝品加工

                     技術考量的不僅僅只是原料處理與貯存了。現今⻝品工業高新技術提供了實用
                     化、節能化、機械化、自動化。以大批的高新技術,如超微粉碎、擠壓膨化、

                     微膠囊化、超臨界萃取、膜分離、冷凍乾燥、⻝品輻射、冰溫保鮮、無菌包裝
                     等,在⻝品行業得到了推廣應用。不僅可保證⻝品的營養、安全、衛生、速⻝、

                     風味多樣,也能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


                     加工⻝品特點


                       1.適口性與風味的改善
                       ⻝品的質地口感與加工技術密不可分,例如:焗豆,製成罐頭時的加熱讓豆



                                                          -49-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