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20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2004 年,社大第一次與社區合力改造社區空間。當時社大希望將蓄積的學習能量引入
社區,可以了解社區、與社區人才合作機會,於是就結合文化局社區文化深耕補助計畫等資
源,開展社區空間規劃的工作。透過永貞里長的奔走爭取,永貞路巷口一片牆上,社區居民
與社大藝術課程師生,共同拼貼完成美麗的馬賽克磚拼貼畫。
馬賽克磁磚拼貼,是社大與社區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雖然成果亮麗,但回望操作過
程,還是有磨合與隔閡之處。當然,社大工作團隊沒有因此停頓,反而是將這次經驗轉化為
培訓地方人才、發展社區工作方法的契機。
社大不斷思考如何與社區共同經歷,並改善環境空間,這顯然不是一次性的彩繪或是展
演活動就可以達成的目標。2005 年開始啟動社區營造種籽師資培訓計畫,社大的學員也是
社區的居民,以人為核心,扮演社區推動力量。於是,一批又一批的社區師資著手調查雙和
地區發展現況與課題,一次又一次把「人-空間-生活」的行動方案帶進入社區。
愛城市,一起改變:生態雙和願景的提出
我們知道,地方學是動、靜態兼具,也是緩慢、雜揉各式實驗且一再修補的過程。前一
階段所嘗試的學習行動,已在人們集體生活的慣性之中掀起漣漪。社大早期在地方推動的主
要發展重點,便是和環境有關的『生態永續』目標,許多再造計畫依循著『人-空間-網絡』
方向探索社區,甚至重組轉化為實體空間的景觀。這樣的過程,早就蘊藏許多與環境相關的
議題和信息,體現了『生態的事也是個人的事』理念。
慢慢地,漣漪一點一點匯聚成藍圖,2010 年,永和社大號召一批在地社區夥伴和社群
團體,共同組成「生態雙和願景聯盟」。清楚描繪「生態雙和」的城市願景藍圖,期盼打造
友善永續的宜居城市。而對於一般市民來說,要如何理解這個概念化的訴求呢?
社大和社區聯盟夥伴首先是透過生活美學的形式,來喚醒普羅大眾對環境的關注。舉辦
「雙和十美十缺」攝影比賽,邀請市民紀錄、表達心中認為美好或是影響在地生活的事物。
這可視為一次匯聚個人親身經驗的集體創作,同時把雙和城市當作有機體對象看待,大家一
起審視其生態與機能。結果,這些紀錄成為改善的「熱點」,後續效應促使民間與公部門力
量結合,開始針對城市中的生態綠地、涵管化河流、交通無障礙設施、校園圍牆…等項目進
行總體檢,有一連串的環境行動。
一個辦教育的人民團體,不止於「提供個人進修的學習平台」定位,一肩挑起發展公民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