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25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對社會生活想望的照見與發聲的平台。


               回顧走了 4 年的「遶境新莊-里仁為美的在地行動」,社大工作團隊的確因為每年舉辦散

          步節的使命(或正確來說是壓力),才有機會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一步一步將新莊泰山發展脈
          絡拼湊起來。而面對城市開發的嚴苛挑戰,社大工作者也沒有迴避,選擇正視老街公辦都更

          案和塭仔圳市地重劃案,在抗衡的過程中,雖然曾經一度站在張力最強的第一線上(例如

          101~102 年搶救武德殿郡役所文資保存運動),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是在日常生活
          中不斷嘗試各種操作工具和工作路徑,緩慢地累積對地方認識的能耐。


               每一座城市都會歷經新陳代謝,但是新陳代謝的方式,除了將土地做為地產經濟的金雞

          母之外,在歷史文化、在地集體記憶保存上,甚至是面對未來少子化、人口老化的社會挑戰,
          難道我們對於土地的運用沒有第二種或第三種可能了嗎?城市發展的藍圖究竟一般市民是

          否能置喙?住在城市裡的人們,要如何想像,甚至進一步行動,成為我們想要的改變?這是

          新莊社大這幾年一直努力想與社會對話的核心命題。


               所以,我們參與政府舉辦的公聽會、都審會、都委會…等爭取發言機會;自行舉辦願景
          工作坊、城市願景論壇等蒐集公民意見;甚至在 103 年向九合一選舉的候選人提出「新莊願

          景公民宣言」(當然石沉大海),104 年與輔仁大學景觀系副教授顏亮一合作舉辦「新莊烏托

          邦論壇」,提出「民間版塭仔圳重劃計畫」(同樣無任何回應),106 年的新莊城市願景論壇甚
          至擴大戰線,從新莊三大現狀談起:從機場捷運線看塭仔圳市地重劃區的未來趨勢;捷運

          VS 劫運:新莊樂生療養院的未來之路;從塔寮坑溪水文變遷看新莊城市的防洪防災系統,
          又邀請學者專家回應國外流域治理案例;日本傳統工廠群保存再利用案例分析。(自我感覺良

          好卻還是後繼無力)。


               今年的城市論壇改弦易張,力邀泰山當地居民回顧草埤、貴子坑溪的記憶、討論目前的

          環境現狀,再連結到未來水環境的想望,雖然人數甚少,但是整個討論的品質讓社大工作者
          意識到,先前多年城市論壇的操作,論壇分享者內容扎實也很有啟發,參與的民眾也算是踴

          躍,但對議題有興趣的社群討論如何持續發酵,甚至統整出一個能與公部門政策對話和市民
          溝通的文本,我們卻還在摸索,苦無方法突破。而直接與在地社區居民盤點過去、現在與未

          來又是另一種工作取徑,值得去深思與評估甚麼樣的時機點適合哪一種參與模式。不過,今

          年有一個重大突破是,在塭仔圳市地重劃案都委會上送出兩處陳情書,而「福營古道-散步




                                                                                                        24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