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35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當地居民農耕生活系統是相關的,也許還可以導引出灌溉系統、農田空間配置等相關議題。
印尼峇里島的 Subak
最後,我們用一個遠在印尼的例子來連結所謂的地方特色與在地知識,並發展為舉世皆
知的事件。印尼峇里島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而位於印尼峇里島民以信奉印度教而與傳統
印尼伊斯蘭教有所區別。2012 年峇里島一項文化資產被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這就
是「蘇巴克」(Subak)灌溉系統。這是一組約一千年前由峇里島民所建設的灌溉水利系統,
也是一套人造生態系統。其中包含梯田、水渠、水壩和印度教神廟等設施,灌溉面積達兩萬
一千公頃,雖然此系統建成於千年之前,但目前還在正常的使用中。Subak 之所以可以成為
世界文化遺產,主要是因為這處工程結合了峇里島民的信仰、現世生活以及自然和諧的哲學
思想,因而足以成為文化遺產。除此之外, Subak 也具備有高度的形而上的意義,它體現
了峇里島民的印度教信仰中的所謂 Tri Hita Karana 精神,此一精神,可以翻譯為”幸福生
活的三要素“,也是他們認為人間繁榮的基礎:1. Parhyahgan: harmony with God,與神和
諧;2. Pawongan: harmony among the people,與人們和諧;3. Pelemaha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與環境和諧。這個例子如果對照其他我們所熟知的其他世界遺產,
似乎看不出來能與世界歷史與或與其他了不起的的工程或藝術成就能比擬,但是這裡就充滿
了明顯的在地特色與信仰,這些遺世獨立的島民地方展現出特色性強烈的文化,他們也有明
確的傳承與教育制度,以延續文化歷史,相較之下,不就像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社區共學
機構嗎? 準此,我們能以此自勉,期待在未來也孕育出由各社區自發的共學機制,傳承自己
的文化!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