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37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我們認為地方學的實踐面向應將匯集散落在林口各社區村落間的智慧知識、歷史文化資
產、環境與生態、常民生活、社區議題,將其有系統的整理,並與在地社區對話與融合,以
其發展成具有在地特色的地方學;其實踐歷程,本校將以「台地觀點影像工作坊」與「綠背
包微旅行」來做說明:
1.「台地觀點影像工作坊」
由紀錄片導演洪淳修老師指導的「台地觀點影像工作坊」,是由林口社區大學影像培力
課程蛻變而成,以工作坊的形式集結,課程除了教導拍攝技術、剪輯、圖像說故事與後製能
力,也透過實地踏察紀錄,讓老師與學員間彼此切磋磨合,既用影像紀錄林口豐富的在地生
活、人文景物及在地的公共議題,也讓住民透過影像作品反思、對話在地環境生態存續的意
義及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
10 年時間,社團成員歷經磨合與成長,核心成員陳偉達、葉大銘、林芳培、陳玟君、
鄭湘月、廖慶益等陸續完成 19 支紀錄片,其中〈都市綠精靈〉、〈消失的海岸線〉、〈林口溪〉、
〈公園禁地〉、〈台北好好砍〉等作品,無懼爭議直面關注雜木林保育、海岸線消退、林口溪
汙染、滯洪池使用、伐林開發世大運選手村等林口環境生態議題。民眾透過這些作品翻轉了
林口高中旁的雜木林過去被視為陰暗、危險的荒地之刻板印象,願意重新去體會這個小雨
蛙、拉都希氏赤蛙、面天樹蛙、鉛山壁虎和竹雞棲息、鳳蝶飛舞、蟬鳴鳥叫、甲蟲成群的小
小生態系;也了解到,林口的母親河-林口溪流域-最大宗的汙染源來自於住宅排放的家庭汙
水而非大家印象的畜牧汙水;更進一步去正視林口海岸線面臨的凸提效應、滯洪池閒置等現
象,同時也注意到台北市府為了辦一場國際賽事不惜砍伐原生林的荒謬。
除了春秋兩季的課程,工作坊亦於暑期開辦紀錄片營隊,吸引南北各路愛好影像創作的
青壯年,進入林口的田野紀錄,至今也累積 6 屆、32 支短片,其中劉艾儒、許雯瑛、林冠
廷合作的〈挖掘林口之美〉、黃如瀅、容文潔、張家華、江惟琳合拍的〈步步精心〉、陳人平
的〈地球的威脅〉、王暐婷、陳蔚慈搭檔的〈是誰在黃牛〉、李文娟、陳昤玲共同創作的〈樹
木流浪記〉等環境主題作品,持續對於雜木林開發、森林步道的維護、海岸地景的破壞等現
象以及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投入關注。
雖然這些影像作品紀錄、宣導的面向,未必都能獲得良好的結果,譬如雜木林最終仍遭
砍伐夷平、林口溪的汙染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然而工作坊與紀錄片營隊的實踐,也促發在
地居民開始尋求協助紀錄自家周邊的變遷。目前工作坊師生致力於彙整、編輯老林口的環境
地景影像,讓過往的記憶與美麗不至於因當下的劇烈變遷而遺忘、湮滅,為林口由山海環抱、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