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0 - 易經_Neat
P. 300

六二以阴居阴,柔顺而中正,是一位君子,但当时夷之时,也难免不受小

                   人伤害,看来伤势不算太重。这个伤是坏事。也是好事。可能有人问,怎么是
                   好事呢?当明夷之时,昏君在上,左大腿受伤,不能行刚壮之事,正可以晦明
                   智以守正,而不为暗主所疑,免遭更大的灾祸。然后再用壮马来拯救,另图良
                   策,故可获吉。这也就是《象传》所说的“六二之吉,顺以则也。”“顺以

                   则”是又柔顺又有原则,外在的表现是柔顺,内里存有原则。
                        36.6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④。

                        白话


                        九三:在南方的猎区,拉弓射箭,获得一些大野兽。筮遇此爻,占问疾病
                   则不利。《象辞》说:决心在南方狩猎,大称其意。
                        解读


                        “明夷”句,沙少海先生说:“夷,从大从弓会意(《说文》)。这里指

                   弓。明夷,即鸣夷,犹言拉弓发射。南狩,即南方猎区。”大首,即大头,这
                   里指大头的野兽。可,闻一多说:“可,亦利也。”④大得,原作得大,转写
                   误倒。据阮元《校堪记》所列各古本改正。


                        九三看来是个刚强性子,不愿长期忍受明夷、黑暗的桎梏,主动向南方出

                   击,并猎获或者说诛灭了首恶祸首,除了一方之害。但爻辞又说“不可疾,
                   贞”是怎么回事?这还要联系到商末的历史来谈。商代末期,纣王昏庸,政治
                   黑暗,这对周族来说如同处在明夷之时,而商在周之东部,周族“剪商”的预
                   备工作还未做好,不敢贸然东进,但可向南部进军、征伐。从周原卜辞可知,
                   他们曾向南“伐蜀”。九三爻辞可能记的就是这件事。“不可疾”,指的是固

                   然“南狩,得其大首”,但对整个社会除暗复明之事不宜急,由于预备工作尚
                   未做好,故要守持正固,即“贞”。


                        看来《象传》也是此意。《象传》只说这个志向是“大得”。并未肯定他
                   应该采取行动,意思恰是说这个志向是正确的、弘远的,但现时只能做一些

                   “南狩”之类的工作,以积聚力量,尚不可全面实现自己的抱负。
                        36.7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白话


                        六四:回到深隐之处吧!走出居室,进入社会,就感到环境的险恶,退隐
                   的动机油然而生。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