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2 - 易經_Neat
P. 302
里明白,并不与纣王同流合污。六四这一爻可以说讲的就是微子等人出逃之
事,至于箕子之事在下一爻里谈到,大家看六五。
36.8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白话
六五:殷亡后,箕子逃到东方邻国避难,卜问得吉兆。《象辞》说:箕子
退隐守正,他的光辉形像千古不灭。
解读
此处“明夷”如前注所释退隐。六五的爻辞与《彖传》所说的“利艰贞,
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是一回事。六五爻以箕子之事为喻
象,说明六五最靠近昏君,深陷黑暗之中,并身罹内乱,当此时,应守持正
固,晦其明。晦其明不是没有明,而是用晦,以自守其志,否则极易被伤害。
就像箕子在明夷之时的做法,佯狂为奴以免于害,而内心坚守正道不变。《象
传》进一步指出箕子晦藏其明德而不用,守持正固,其明并没有熄灭。箕子的
行动从一个侧面说明时世虽暗而道不可没,立身纯正则危不足忧。
36.9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白话
上六:阳光消失了,入夜了。太阳初升,君子进仕之象;太阳隐没,君子
退隐之象。《象辞》说:太阳初升,君子进仕,光照四方。太阳隐没,君子引
退,国无楷模。
解读
则,学习的榜样。上六爻辞不说“明夷”,而说“不明,晦”,这两者有
什么区别呢?前五爻均言“明夷”,明夷是光明受到伤害,所以前五爻是明而
被夷;上六是不明而晦,自己本身就没有明德而晦暗。因此不像前边几爻是用
晦,而是彻里彻外的晦。显然前面五爻之明就是被上六所夷的。这么一说,大
家就可能明白了,上六是昏暗之君。六五以箕子作比,上六为商纣不言自明。
有人问从爻象上能否说明上六为昏君吗?当然可以。上六以阴居明夷之
极,是昏暗不明之君高高在上,而明者尽被其所伤之象。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是以太阳登于天,后坠于地作比喻,说明纣王
开始时即位为天子,后来失其位以亡国告终。据史书记载,纣这个人倒是很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