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7 - 易經_Neat
P. 297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宜于艰守正道,说明要
自我隐晦光明。身陷内难而仍能坚守自己正确的志向,箕子就是这样做的。释
卦辞“利艰贞”,并以箕子佯狂之事为例。
《彖传》在这里解释了为什么在明夷之时宜于艰守正道的道理。由于君子
处于明夷这个黑暗的时代,形势险恶,世事艰难,要晦藏明智而不显露出来,
显露必招祸。因此宜于知险,不轻举妄动,而守持正道。
36.3
《象》曰:明入地中①,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白话
《象辞》说:本卦内卦为离,离为日,外卦为坤,坤为地。太阳没入地
中,是明夷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治民理政,不以苛察为明,而是外愚内
慧,容物亲众。
解读
明入地中,太阳西沉,古代人以为是隐入大地之中,其光明不显于外而存
于地中,取这外晦内明之象,故有“莅众用晦而明”之说。
《象传》与《彖传》看问题的角度是不是有所不同呢?应该说的确有所不
同。此卦的《彖传》主要是解释卦辞的,揭示了在天下昏暗的特殊环境里,君
子不得已而用晦守志的道理。
《大象传》则从治理百姓的角度来看待“明入地中”,从中引申出晦明施
治,其明益显的治理艺术来。太阳是最明亮的,但太阳也不能昼夜永照,当它
落入地中时,就把明亮晦藏起来不用。而用晦不即是无明,说实话它还是明亮
的,只是暂时隐于地中,因此它能够再次升起而继续光照大地。君子观此象则
晓得在治理众人时应当“用悔”,这样非但不会“晦”,反而更“明”。由于
尽用其明则伤于太察,而无含弘之道,不极端地明察而用晦,就能容物和众,
众人会有亲切安全之感。这就是说,人人都有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