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1 - 易經_Neat
P. 301
《象辞》说:回到深隐之处,就满足了退隐的心意。
解读
此爻较难解。李镜池说:“左腹,左室。腹,借为*。古代半地下式的房
屋,有复室。左*,即左室。明夷,大弓。心,心本,又叫朱或柘。朱、柘一声
之转。这是一种质地坚硬的制弓的上等材料。意谓一出门就找到了制大弓的心
木,回到左室开始制作。”高亨说,此爻当读为:“‘入于左腹,获明夷。之
心于出门庭。’明夷即鸣雉。腹读为夜,岩穴也。之当作小,古文小作↓,之
作*,形似而误。”爻辞言:鸣雉入于左边之岩穴,君子乃得此鸡雉。(此亦记
君子猎逐鸣雉之故事)君子猎逐鸣雉,曾历艰难,故筮遇此爻,出门庭宜小心谨
慎。旧注以为此指殷纣王兄长微子,他看到纣王残暴伤明,屡谏不听,晓得纣
王心意如此,不可挽回,就离开宫庭,逃往周朝避难,以存段商裔胄。这三种
说法各有道理,旧注于训诂未免疏失,不及李、高之精。然其大意似有可取之
处。作者以为本卦内容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讲出行狩猎,即初九、六二、
九三所述,备道其艰辛,喻言入世之难。二是讲隐退,夸大退隐守洁是消除灾
祸的良策,并以箕子的行为作为佐证。一出一隐即构本钱卦的主要矛盾关系。
《彖》、《象》所阐述的卦义、爻义突出的夸大了隐退的意义,即是以六四、
六五、上六三爻为本。六五爻辞说:“箕子之明夷”,切当地讲,这便是箕子
隐退去东方邻国避难的故事。此处“明夷”解如隐退是没有问题的。上六“不
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同样是顺着这个意思说的。以太阳的升降比
喻贵族的进退。顺此逆推,六四爻辞“获明夷之心”当解释为退隐之意初萌于
心了。从六四爻“获明夷之心”到六五爻“箕子之明夷”,再到上六爻“初登
于天,后入于地”,表现出意念的产生,到付诸行动,最后上升为一般性总
结,有一条明显的思想发展脉络和一个合符逻辑的思辩过程。易卦的绝大多数
卦中都具有内容的同一,主题的同一和思想的同一这种明显的特点。对这些特
点的分析把握是解《易》的一个重要方法。因而明夷仍当解释如卦名所表示的
意义,即隐退。左腹,解如字,比喻深隐之处。
“获明夷之心”的“心”是“内情”的意思。“心”在身体内部,这里比
喻为内情,“获明夷之心”就是获得明夷的内情。了解了黑暗内幕,晓得形势
不可逆转,故毅然“于出门庭”。
那么,为什么六四偏偏入于左腹呢?《象传》恰是说明这个问题的。人心
的位置在胸腔偏左侧,古时不辩,故称“左腹”。入于左腹,一方面说明陷入
尚不深,可快快离去;一方面也是了解内情的需要。奥,原来如此。商纣王
时,他的许多近臣如同六四“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一样,了解到纣王暴
虐、覆亡在即、不可逆转之后,纷纷出逃。有的逃于荒野,如纣王的兄弟微
子;有的携祭器投奔周族,如太师疵、少师疆等。倒是箕子死活不走,但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