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历史通史-《优化探究》高考二轮复习
P. 17

第一部分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思想文化上 | 儒学的成熟与科技文化的繁荣


                                                         ( 1 ) 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汉以后礼法结合、 德刑
                                                         并用成 为 统 治 者 制 定 法 律 的 理 论 依 据 与 主 流 法 律
   1. ( 2016 全国卷 Ⅲ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
     书法的 风 气 表 示 不 屑, 认 为 其 “ 仅 得 成 书, 无 丈 夫 之           思想.
                                                         ( 2 ) 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
     气”, 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 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 今
                                                         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 主要有“ 八议”
     吐鲁番) 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
     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 是因为                        (    )    制度、“ 官当” 制度, 准五服以制罪以及“ 重罪十条” 等.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还创制了上请原则、 恤刑原则、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等刑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罚适用原则.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 3 ) 逐渐 形 成 一 系 列 符 合 儒 家 思 想 的 具 体 法 律 观 点.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如“ 亲亲得相首匿”“ 以功覆过” 等.
                                                         ( 4 )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 即大
   2. ( 2014  全国卷 Ⅰ ) 唐 高 祖 李 渊 自 认 为 是 老 子 后 裔 ,
                                                         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
     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                        3. 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佛”.这反映出唐代                               (    )      ( 1 ) 继承: 强调儒家伦理道德、 性善, 追求圣贤、 气节、 德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操等.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 2 ) 发展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① 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② 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3. ( 2014 全国卷 Ⅰ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③ 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                         程朱理学把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 因而更
     欲”, 他们认为人性                              (    )
                                                         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 更有利于服务政治.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4. ( 2013  全 国 卷 Ⅰ ) 自 汉 至 唐 , 儒 学 被 奉 为 “ 周 ( 公 )  1. 唐末五代, 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 皇室
     孔之道”, 宋代以 后 儒 学 多 被 称 作 “ 孔 孟 之 道 ”, 促 成            封关羽为王, 立庙祭祀, 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
     这一变化的是                                  (    )
                                                         庙, 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    )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 从中外交流的角度看魏晋隋唐时期的三教融合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 1 ) 区别                                          2. 史学界认为, 宋明 理 学 家 “ 推 崇 « 论 语»« 孟 子»« 大 学»
     ① 儒家思想: 倡导积极入世, 提出“ 德治爱民” 的政治文                      « 中庸» 四书, 并非以正心诚意、 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
     化,“ 孝悌和亲” 的伦理文化,“ 文质彬彬” 的礼乐文化,                      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
     “ 远神近人” 的人本取向.                                      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
     ② 道教、 佛教: 告诉人们尘世苦短, 功名利禄如粪土, 应                      A.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该看破红尘, 离开政治即“ 消极避世”.                                B. 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 2 ) 融合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①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                            D. 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一起.魏晋时期的玄学即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
                                                       3. 唐宋儒生 学 者 有 借 住 寺 院 读 书 的 风 气, 据 学 者 统 计,
     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 读书山林寺院, 论学会友, 蔚为风尚, 及学成乃出应试
     ②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提出道教徒要以忠
                                                         以求闻达, 而宰相大臣、 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
     孝仁信为本, 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一现象主要说明                                 (    )
     ③ 佛教受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逐步走上了
     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 调整了与民                         A. 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
     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佛教解释出家不                           B. 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
                                                         C.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是不问世俗之事, 而是降魔, 统一了出家与入世的关系.
   2.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                           D. 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
     始, 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                          4. « 全元诗» 收入了近五千余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
     化, 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 法令, 使封建法                         万首诗, 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 蒙古、 吐蕃、 大食、 回回
     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 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 法律以                          等数十个民族, 其中出现了大量的“ 双语诗”.这主要
     及司法实践中定罪、 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儒                            反映了                                     (    )
     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                             A. 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   B. 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
     家化, 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 影响深远.                               C. 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D. 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
     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 佛教位居第三 ; 武则天时
                                                     3
                                                —  1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