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历史通史-《优化探究》高考二轮复习
P. 19
第一部分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 3 讲 明、 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2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中叶以后, 在一些经济发达
[ 坐标定位]
的江南地区丝织业出现, 但发展缓慢.
3. 商业
( 1 ) 货币经济: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 社会上大量使用
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 2 ) 农产 品 商 业 化: 农 副 产 品 大 量 进 入 市 场, 棉 花、 茶
叶、 甘蔗、 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推动长途贩运的
兴盛.
( 3 ) 工商业市镇: 明朝中后期, 在运河沿岸、 江南地区,
工商 业 市 镇 大 量 涌 现. 市 镇 成 为 商 品 交 易 的 重 要
场所.
( 4 ) 商帮: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形成了大商帮.
4. 经济政策
( 1 ) 重农 抑 商 政 策: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长 期 推 行 的 经 济 政
[ 阶段特征]
策,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丞相、 设内阁, 清朝增设军 ( 2 ) 明朝“ 海禁”: 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政治 机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严重阻碍了新经 互市,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济、 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 3 ) 清朝: 闭关锁国, 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 由政府特
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并出现了资 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 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 1. 思想
的发展, 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 1 ) 王阳明心学: 认为“ 良知” 就是“ 本心”, 就是“ 理”, 主
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 张克服私欲,“ 致良知”.
位;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文化取 ( 2 ) 李贽的“ 异端” 思想: 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认为
得辉煌成就, 文学、 绘画、 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 人皆有私, 主张个性自由.
文化
的成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 ( 3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行了猛烈的抨击,“ 西学东渐” 局面形成, 西方近
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统治, 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
论和设想; 主张工商皆本
[ 通史融会] 顾炎武 提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
一、 政治: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提出“ 理在气中”, 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
1. 明朝 王夫之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1 )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权分六部, 秦以来一直
2. 科学技术
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 2 )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 ( 1 ) 医学:« 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
阁,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的药物学成就,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 清朝 ( 2 ) 农学:« 农政全书» 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 徐光启
( 1 ) 康熙帝: 在宫内设置南书房, 与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 被誉为“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议三足鼎立, 扩大了皇权. 3. 文学艺术
( 2 ) 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 1 ) 文学: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著名的长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篇小说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二、 经济: 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 2 ) 绘画和书法: 强调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1. 农业: 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广泛种植
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
棉,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 手工业 明代徐渭的« 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图».
( 1 ) 生产方式: 明代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 ( 3 ) 戏剧: 明中叶到清中期, 昆曲鼎盛, 被誉为“ 百戏之
祖”; 清乾隆年间,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兼容并蓄, 经过
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
不断融合吸收, 形成京剧, 被誉为“ 国粹”.
本主义萌芽, 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
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