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历史通史-《优化探究》高考二轮复习
P. 22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思想文化上 | 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 ( 2013 全 国 卷 Ⅱ ) 清 代 有 学 者 说:“ 古 有 儒、 释、 道 三 1. ( 2017 烟 台 市 高 三 模 拟 ) 王 阳 明 认 为 :“ 天 没 有 我
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 曰小说士大夫、 农、 工、 商 的灵明 , 谁 去 仰 他 高 ? 地 没 有 我 的 灵 明 , 谁 去 俯 他
贾, 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 亦皆闻而如 深 ? 鬼神没有我的灵 明 , 谁 去 辨 他 吉 凶 灾 祥 ?” 王 阳
明意在强调 ( )
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
A. 万物皆有天理 B. “ 灵明” 是良知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D. “ 天人感应” 思想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2. 有学者认为:“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哲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而同地批评程、 朱、 陆、 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 既
2. ( 2013 全国卷 Ⅱ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不是什么启蒙, 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 而是扬弃或终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结理学, 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 可知 ( )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3. ( 2017 临沂市高三质检) 明清鼎革之际, 学者转入对
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 以“ 礼学” 代“ 理学”, 希望重塑
1. 综合认识仁义立国的儒家传统 原始儒家关于“ 冠、 婚、 丧、 祭、 乡、 射、 朝、 聘” 的礼乐秩
( 1 ) 儒家思想的精神内容: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刚健 序.这种现象 ( )
有为与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 2 ) 儒家思想的特点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① 民本主义: 基本内容是“ 天人合一”, 表现在尊君重民 C.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的“ 民本” 思想.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② 重群体, 轻个体, 追求社会价值. 4. ( 2017 邵阳市高三联考) 明代许仲琳在« 封神演义» 中
③ 重人伦, 轻自然: 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原则, 轻视探 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 天下者, 非一人之天下, 乃天
下人之天下也” 的思想, 号召诸侯“ 吊民伐罪”, 哪吒剔
讨自然的奥秘.
骨还肉、 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 父逼子反”“ 君逼臣
④ 崇老尚古: 以上古的“ 黄金时代” 为价值取向, 以恪守
反” 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 )
宗法伦理道德作为最高的人格理想.
A.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 3 ) 演变规律
B.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① 经历了一个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 受打击( 秦朝)、 成
C.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为正统思想( 西汉)、 进一步发展( 宋明时期) 和新发展
D.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明清之际) 的过程.
5.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 如« 陶朱
公致富奇书»« 四民必用»« 沈氏农书»« 耕心农话»« 杵臼
以完善自身, 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经»« 布经» 等.这是因为 ( )
③ 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 A.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本出发点的. B. 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2. 四大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C.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继承 发展
6. 陆九渊说:“ 学苟知本, 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
批君主和三纲———平等
批天理———理性 假如想求得根本, 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
政治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底.这说明陆九渊 ( )
存人欲———民本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经济 — 工商皆本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 独立思想
D. 否定了“ 六经” 的权威地位
② 在这一过程中, 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
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