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6

背面則按秩序將歷代祖先的名字、生辰、忌日書寫於上,這類代表

                                 眾位祖先的牌位,稱之為「公媽牌」,以別於單一的神主牌。




                                                第二節  喪葬禮儀與祭祖


                          中國思想的主流—儒家思想,把「養生」、「送死」等量齊觀。《孟子》<

                                                                                  17
                   離婁篇下>說:「養生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喪葬禮儀是人生的

                   「過關儀禮」(rites of passage)之一,  因為死亡是人生的一大危機,家人會因之

                   傷心欲絕、不知所措。所以就要以隆重而嚴肅的宗教儀式,協助家人度過這個人

                                                                            18
                   生的「危機期」(critical period),就是俗稱的「關口」。

                          喪禮不只是為著生者得到內心的安寧而準備的,同時也著重於協助死者能

                   夠順利抵達另一個世界為目的,所以有超渡亡魂(作功德)的禮儀。台灣民間信


                   仰有道教「三魂七魄」的觀念,三魂的去處,一歸陰司、一往轉世、一留於家中

                   廳堂神案桌上的公媽牌。七魄則每七天消散一魄,在「七七」四十九天的陰陽其

                   中完全消散,因此民間的喪禮每七天請和尚道士念經稱為「作功德」,目的是藉


                   超渡、供養及作法事,盡快安頓亡魂的去處。作功德的儀式有:燒香、點燭、誦

                   經、請佛、引魂、拜懺、七獻等禮,和尚道士念解脫亡魂生前罪科的咒語,家人

                                             19
                   則一邊哀哭一邊燒冥紙。

                          傳統的喪禮過程乃是鬼靈成為祖先的轉換儀式。鬼靈是新喪未葬者所處的

                                                                             20
                   暫時情境,其稱呼是故父母,其靈魂所依附的是魂帛。 按台灣民間習俗,病人
                   在彌留未斷氣之前,要盡快把他的床鋪移至客廳稱為「搬舖」,一個人能在自己


                   家裡的客廳過世,才算是「壽終正寢」,若來不及搬舖,將無法立即獲得轉生。

                   病人一斷氣,家人馬上在屍體的腳端置一張桌子,豎立魂牌並擺上一碗盛滿米飯



                   17   廖昆田,《魅力—中國民間信仰探源》,同上,46-48。

                   18   董芳苑,《信仰與習俗》(台南:人光,1988), 144。
                   19   廖昆田,同上,51-52。

                   20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同上,12。

                                                            5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