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7

的碗筷祭拜之,稱之為「豎靈」「拜腳尾飯」,這個魂牌就是一般公媽牌的前身。


                   21

                         喪禮之初,為死者置靈座、設魂帛開始拜奠,其後作神主,發引時奉至墓

                   地,經題主(點主)、返主,返家接受祭祀,至除靈、安位、合爐,進入神龕,使


                   他的名字加入祖宗的牌位之中,接受子孫的定期祭祀,正式成為家族祖先之一員。


                   22



                                              第三節  歲時節令之祭祖儀式

                          台灣民間例行的祭祖儀式,一般是表現在歲時節日及家庭喜慶之中。就歲


                   時禮俗來說,農曆春節、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除夕等,都是民間重要的祖先祭祀日。這些年節的「祭祖」並非單獨的進行,首


                   要在於祭祀「天公」、「三界公」與「家神」,只是敬神必須與祭祖配合,神、祖、

                   生人一家的傳統,是民間傳統的宗教經驗。所以每逢「神誕」或寺廟祭典的地方

                   盛事,敬神的同時也要祭祖。


                          此外,家中婦女對於祖先的「生日」與「忌日」更要牢記,以便祭祀。節

                   期性的祭祖其祭品會依照節期食物而定,例如端午節用粽子、中秋節用月餅、冬

                   至用湯圓祭拜,其他的節期則依照當地的習俗和經濟狀況而定。每逢家庭喜慶,


                   就如生男嬰、子女議婚、結婚、祝壽、入厝、升官、發財、升學上榜、遠行歸來、…

                   等,也都要祭祀秉告祖先。其中尤以家中「出丁」、「婚姻」、與「壽慶」的祖先

                                    23
                   崇拜更為隆重。









                   21   廖昆田,同上,52-53。
                   22   呂理政,同上,90。

                   23   陳清水,《基督教對當前台灣祖先崇拜之探討》,同上,14-15。

                                                            6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