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地理脉冲》
P. 56

决定该城市可达性水平的高低。城市                                   2 研究设计
                                                                                                                             的空间区位结构,以及城市内部的交
                                                                                                                             通设施水平对可达性具有影响,同时,
                                                                                                                             人的移动机会、能力以及意愿,也会
                                                                                                                             受到该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的影                                 2.1 研究区域概况
                                                                                                                             响  [18] 。目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是基
                                                                                                                             于最短旅行时间或距离指标的高铁可                          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由大同太
                                                                                                                             达性研究,对                                                       原,太原西安两
                                                                                                                             于该地的社会                                                       段高铁组成)是
                                                                                                                             经济水平及人                                                       国家《中长期铁
                                                                                                                             口规模对高铁                                                       路网规划》的重
                                                                                                                             网络的影响研                                                       要组成部分,线
                                                                                                                             究较少,并且                                                       路北起山西大同,
                                                                                                                             多数研究着重                                                       纵贯山西南北,
                                                                                                                             于对城市现实                                                       跨黄河入陕西,
                                                                                                                             状况的总结分                                                       直达西安,途径 9
                                                                                                                                                                                                      [21]
                                                                                                                             析,缺少对高                                                       市 31 县 ( 区 ) 。
                                                                                                                             铁开通前后各                                                       2014 年 7 月 1 日
                                                                                                                             节点可达性水                                                       大同至西安高铁
                                                                                                                             平对比研究,                                                       南段(太原南至
                                                                                                                             以及对未来城                                                       西安北正式开通,
                                                                                                                             市高铁发展的                                                       北 段(大 同 市
                                                                                                                             预测。依照这                                                       至太原南)规划
                                                                                                                             种情况,本文                                                       2020年建成通车。
                                                                                            摄影 / 李文博
          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探讨港珠澳大                        魏冶等利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沈阳                                                  运用 GIS 空间分析                                                       大西高铁开通后,
          桥对中心城市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影响                   [11] ;  市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          [16] ;第三,研究区                                  方法,将加权平均                                                          列车运行时间将
          第二,不同尺度下交通网络可达性空间格                        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演变,对城市经济、                                                  旅行时间与城市内                                                          由 16 小时压缩至
          局及其发展演化,大尺度空间层面,冯长                        交通等方面的影响研究。金凤君、王姣娥                                                  部拥挤时间结合作                                                          4 小时左右,运行
          春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基础,分析                        等基于时间尺度,对我国铁路交通网络通                                                  为评价指标,以山                                                          时间缩减明显。
          高铁对中国各省交通可达性的影响,以及                        达性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                [17] ;吴威以                              西省为研究案例,                                                              通过统计,
          对全国可达性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12] ;中尺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对长江三角洲                                                  综合分析研究区在                                                          高铁途经山西省
          度空间层面,孟德友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                        地区进行研究,探讨三个时间段研究区域                                                  大西高铁开通前、                                                          内 7 个城市 2014
          联系两方面探讨河南省 12 个沿线地市的省                     主要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18] 。第                            大西高铁南段(太原 - 西安段,2014 年)                    年的人口数量、GDP 总量,经计算发现,
          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变化状况                   [13] ;  四,交通网络可达性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开通后和大西高铁北段开通(大同 - 太原段, 沿线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 70.1%,GDP 总
          蒋晓威以 1996、2004、2010 年为时间断面, 汪德根等运用 GIS 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高铁                                                             规划预计 2020 年开通)三种情况下,山西                     量占山西省总量的 68.0%,高铁的建成对山
          对安徽省公路网络进行研究,使用加权平                        对全国 338 个城市可达性影响,进而分析                                               各地市区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时                         西省的交通网络和区域发展举足轻重。
          均旅行时间建立指标体系,获取可达性指                        高铁网络化全国城市旅游吸引力空间特征                                                  空演化以及其相对可达性的演化及均衡度
          数,探讨公路网络中节点城镇在空间上的                        及演变    [19] 。郭建科通过构建可达性模型分                                          分析,在高铁快速建设发展的背景下,深                                   2.2 数据来源和处理
          分布格局,及其可达性指数在时间尺度上                        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                                                  入探讨高铁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为                                          经济数据
          的演化规律      [14] ;小尺度空间层面,孔云峰              络可达性变化特征,并从多角度分析哈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
          等使用 GIS 技术建立学校、人口在巩义市                     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                                                  学参考。                                           由于大西高铁南段于 2014 年开通,高
          的空间分布以及本地区交通状况数据库,                        [20] 。                                                                                                         铁的开通对城市经济方面影响较大。为了
          对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评估                   [15] ;      人在某城市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能力,


         54                                                                                                                                                                                             55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