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猪病防治
P. 136
【病理变化】 剖检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还有和结节虫病相
似的结节,结节内有部分虫体和虫卵。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等进行综合判断。生前诊断可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粪便虫卵含量达 6000 个/g 以上,即可认为患有鞭虫病。
【防制】
1.治疗
参照猪蛔虫病,但大部分驱虫药对猪毛首线虫不如对猪蛔虫的效果好。羟嘧啶为驱
除毛首线虫的首选药,按 10~20mg/kg 体重,混料喂服。
2.预防 参照猪蛔虫病。
单元七 姜片吸虫病
本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十二指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是我国南部和
中部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吸虫病。本病对人和猪的健康有明显的损害,可以引起贫血、
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病原】新鲜虫体呈肉红色,大小为(20~75)mm×(8~20)mm。虫体背腹扁平,
前端稍尖,后端钝圆,肥厚宽大,很像斜切下的生姜片,故称姜片虫(彩图 100)。
【流行特点】姜片吸虫在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孵出毛蚴,毛蚴
钻入中间宿主──扁卷螺体内发育繁殖,经过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各个阶段,最后形成
大量尾蚴由螺体逸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茭白、菱角、荸荠等)
上,脱去尾部,分泌粘液并形成囊壁,尾蚴居在其内,形成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囊蚴。猪
生食这种植物而感染。囊蚴进入猪的消化道后,囊壁被消化溶解,幼虫吸附在小肠粘膜上
生长发育,约经 3 个月发育为成虫。虫体在猪体内的寿命为 9~13 个月。
本病一般秋季发病多,有的绵延至冬季。习惯用水生植物喂猪的猪场,大多有本病
发生。幼猪断奶后 1~2 个月就会受到感染。
【临床症状】一般对猪危害较轻,寄生少量时不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猪表现腹胀、
腹痛、下痢、消瘦、贫血;严重时阻塞肠道,引起死亡。
【病理变化】 片吸虫吸附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粘膜上,肠粘膜有炎症、水肿、点
状出血及溃疡。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管阻塞。
【诊断】 诊断取可疑患猪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检查,如发现虫卵,或剖检时找到虫
体即可确诊。
【防制】
1.治疗
(1)吡喹酮 一次内服剂量为 30~50mg/kg 体重。休药期 28 天。
(2)硝硫氰胺 内服剂量为 3~6mg/kg 体重,一次拌入饲料喂服。肝功能不全、妊娠
或泌乳猪禁用。
(3)硫双二氯酚 体重 50~100 千克以下的猪,100mg/kg 体重;体重 100~150 千克以
上的猪,50~60mg/kg 体重。一次喂服。
2.预防 在流行地区,每年春秋进行定期驱虫;加强病猪粪便管理,尽可能将粪便堆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