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猪病防治
P. 138
2.预防 流行区的易感动物和人要定期进行检查和驱虫;禁止在鱼塘边盖猪舍和厕所;
禁止以生鱼、虾饲喂猪等易感动物,厨房废弃物需经高温处理后再作饲料;防止终末宿主
粪便污染水塘;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人不食生鱼、虾;消灭淡水螺等。
单元九 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猪肠道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集约化猪场的
7~15 日龄仔猪群,以腹泻(排淡黄色浆糊状稀粪)、脱水、体重下降和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
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或带虫者。
【病原】艾美耳属有 12 个种可感染猪,其中猪等孢球虫致病力最强。
猪等孢球虫卵囊呈球形或亚球形,大小为(18.7~23.9)μm×(16.9~20.7)μm,囊壁
光滑,无色,无卵膜孔。囊内有 2 个椭圆形或亚球形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 4 个子孢
子。
【流行特点】卵囊随猪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孢子化卵囊,猪吃入后释
放出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肠壁进行裂殖生殖及配子生殖,大、小配子在肠腔结合为合子,
最后形成卵囊。
裂殖生殖的高峰期是在感染后第 4d。卵囊见于感染后第 5d,孢子化时间为 63h。
除猪等孢球虫外,一般多为数种混合感染。经口感染猪。仔猪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
于摄入的卵囊的数量和虫种。仔猪群过于拥挤和卫生条件恶劣时便增加了发病的危险性。
猪球虫病不论是规模化方式饲养的猪,还是散养的猪都有发生。猪等孢球虫流行于初生仔
猪,5~10 日龄猪最为易感,并可伴有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的感染。被列
为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
【临床症状】 猪球虫感染以水样或脂样的腹泻为特征。病猪主要表现腹泻,持续 4~6d。
病猪排黄色或灰白色粪便,恶臭,初为黏液,12d 后排水样粪便,导致仔猪脱水,失重。
在伴有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下,往往造成死亡。耐过的仔猪生长
发育受阻。成年猪多不表现明显症状,成为带虫者。
【病理变化】 主要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炎症,黏膜上覆盖黄色纤维素坏死性假膜,
肠上皮细胞坏死并脱落;小肠有出血性炎症,淋巴滤泡肿大突出,有白色和灰色的小病灶,
常出现直径 4~15mm 的溃疡灶,其表面覆有凝乳样薄膜。肠内容物呈褐色,带恶臭,有纤
维素性薄膜和黏膜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诊断】 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确诊需做粪便检查,粪
便检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或小肠刮取物涂片镜检发现卵囊即可作出诊断。
【防制】
1.治疗 百球清 20mg/kg 体重,内服,并结合应用止泻、补液等对症疗法。
磺胺二甲嘧啶(SM2) 100mg/kg 体重,口服,每天 1 次,连用 3 ~7d。
2.预防 发病严重的猪场,应做好母猪产前管理,为防止母猪排出卵囊,可给母猪服
用抗球虫药。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