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猪病防治
P. 137
积发酵后再作为肥料;在习惯用水生植物喂猪的地方,可用 0.1%的生石灰进行灭螺。人
不生食菱角、荸荠、菱白、莲藕等水生植物或食用前用沸水浸烫可预防感染。
单元八 华枝睾吸虫病
华枝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枝睾属的华枝睾吸虫寄生于猪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吸虫病。
除猪以外,也寄生于人、狗、猫、鼬、貂等动物肝的胆囊及胆管内,可使肝脏肿大并导致
其他肝病变,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 虫体背腹扁平,呈半透明柳叶状,大小为(10~25)mm×(3~5)mm。前
端稍尖,后端较钝,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两条盲肠直达虫体后端。两个分枝的睾丸,前
后排列在虫体的后 1/3 处。卵巢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受精囊发达,呈椭圆形,位于睾丸
与卵巢之间。排泄囊呈"S"形弯曲,在虫体的后部。卵甚小,平均为 29μm×17μm,形似
电灯泡,上端有卵盖,后端有一小突起,内含毛蚴。
【流行特点】 华枝睾吸虫的发育,需要淡水螺作为第一中间宿主,并以淡水鱼、虾
作为第二中间宿主。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如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即可在螺的消
化道内孵出毛蚴。毛蚴进入螺的淋巴系统和肝脏,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
离开螺体游于水中,如遇到适宜的第二中间宿主-某些淡水鱼和虾,即钻入其肌肉内,形
成囊蚴。人、猪、犬和猫等是由于吞吃含有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煮熟的鱼或虾肉而遭受感
染的。囊蚴在十二指肠脱囊,童虫沿着胆汁流动逆方向移行,经总胆管到达胆管发育为成
虫。从淡水螺吞吃虫卵至尾蚴逸出,共需 100 天左右。童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经 1 个月后发
育为成虫。
本病的流行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有传染源存在;流行区内
在鱼塘上建立厕所,利用人畜粪便喂鱼;塘内有大量的中间宿主和补充宿主的种类;人群
吃鲜鱼机会多,并喜食"鱼生";猫、狗活动范围广,嗜食生鱼,这些均构成本病的流行因
素。
【临床症状】 猪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痢,水肿,
甚至腹水,逐渐消瘦和贫血。严重感染时,虫体阻塞胆管,使胆汁分泌障碍,出现黄疸,
易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病理变化】 少量寄生时剖检无明显病变。大量寄生时可见卡他性胆管炎和胆囊炎,
胆管变粗,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呈草绿色,肝脏脂肪变性、结缔组织增生和硬化。
【诊断】 临床表现类似于肝片吸虫病。生前诊断可用沉淀法粪检虫卵(虫卵内含成
熟的毛蚴,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个小突起),同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猪的症状
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寄生虫学剖检。
【防制】
1.治疗
(1)吡喹酮 50~70mg/kg 体重,一次内服。
(2)阿苯哒唑 30mg/kg 体重,每天 1 次,混饲内服,连用数天。本药品有致畸作用,
妊娠动物慎用。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