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猪病防治
P. 139

单元十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和人的结肠所引起的。多隐性感染,严重
              感染者腹泻。我国各地均有感染,感染率高可达 62.43%。
                   【病原】  结肠小袋纤毛虫,在发育过程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滋养体  一般呈不对称的卵圆形或梨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
              30~180μm×20~120μm。

                   包囊  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40~60μm。生活时呈绿色和黄色。囊壁较厚而透明。在
              新形成的包囊内,可见到滋养体在囊内活动,但不久即变成一团颗粒状的细胞质。包囊内
              有核、伸缩泡,甚至食物泡。

                   【流行特点】  主要感染猪和人,有时也感染牛、羊以及鼠类。
                   当猪吞食了被包囊污染的饮水和饲料后,囊壁在小肠内被消化,包囊内虫体逸出变为
              滋养体,进入大肠寄生,以淀粉、肠壁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为食料。然后以横
              二分裂法繁殖,经过一定时期的无性繁殖后,进行有性接合生殖,然后又进行二分裂法繁

              殖。部分新生的滋养体在不良环境或其它因素的刺激下变圆,分泌坚韧的囊壁包围虫体而
              成为包囊期虫体,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滋养体若随粪便排出,也可在外界环境中形成包
              囊。

                   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潮湿的环境中能生存 2 个月。猪摄食了
              被包囊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
                   【临床症状】
                   急性型  多发生在幼猪,特别是断奶后的小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混有血液。粪
              便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存在。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消瘦,
              粪稀如水,恶臭。被毛粗乱无光,严重者 1~3 周死亡。

                   慢性型  常由急性病猪转为慢性,表现出消化机能障碍、贫血、消瘦、脱水的症状,
              发育障碍,陷于恶病质,常常死亡。
                   隐性型  感染动物无症状,但成为带虫传播者。主要见于成年猪。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发生在盲肠、结肠和直肠,表现肠壁肿胀并有散在性的白色溃
              疡灶,肠管直径变粗,肠内容物呈水样。
                   【诊断】  生前可根据临诊症状和在粪便中检出滋养体和包囊而确诊。
                   1.粪便检查  取新鲜粪便加生理盐水稀释,也可滴加 0.1%碘液,使虫体着色而便于观

              察,涂片镜检,可见活动的虫体,冬天检查可用温热生理盐水。新鲜粪中可检出滋养体,
              陈旧粪便中可检出包囊。
                   2.死后剖检  刮取猪肠黏膜作涂片镜检检查虫体。
                   【防制】

                   1.治疗可选用二甲硝咪唑或甲硝唑等。
                   口服甲硝唑 8~10mg/kg 体重,3 次/d,连用 5~7d,能彻底驱除虫体。用消毒液喷洒猪
              栏与运动场,以杀灭外界环境中的包囊。
                   2.预防  主要是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发病时应及时隔离,治疗病猪;粪


                                                           132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