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猪病防治
P. 148

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卵内六钩蚴在消化道内逸出,钻入肠
              壁血管内,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肺脏等处,发育为成熟的棘球蚴。终末宿主吞食含有

              棘球蚴的脏器后,原头蚴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1 条成虫每昼夜产卵 400~800 个,1 个
              终末宿主可同时寄生数万条虫体。
                      棘球蚴的传播与养犬密切相关。动物与人主要通过与犬接触,误食棘球绦虫卵而感
              染。绵羊、牛、猪及人均为易感动物。

                   【临床症状】   棘球蚴对动物和人的致病作用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棘球蚴多寄生于动物的肝脏,其次为肺脏,寄生在肺时,发生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及肺
              浊音区逐渐扩大等症状;寄生在肝时,最后多呈营养衰竭和极度虚弱。代谢产物被吸收后,
              使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和全身过敏反应,严重者死亡。

                   【病理变化】    肝、肺表面凹凸不平,可在该处发现棘球蚴;另外也可在脾、肾、肌
              肉、皮下、脑等处发现棘球蚴。
                   【诊断】   动物棘球蚴病的生前诊断比较困难。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状,采用
              皮内变态反应、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对动物和人的棘球
              蚴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对动物尸体剖检时,在肝、肺等处发现棘球蚴可以确诊。

                   皮内变态反应:取新鲜棘球蚴囊液,无菌过滤(使其不含原头蚴),在动物颈部注射
              0.1~0.2ml,注射 5~10min 观察皮肤变化,如出现直径约 0.5~2cm 的红斑,并有肿胀或水肿
              为阳性。但应在距注射部位相当距离处,用等量生理盐水同法注射以作对照试验。
                   【防制】

                   1.治疗
                   (1)吡喹酮  25mg~30mg/kg 体重,每天 1 次,连用 5 天。
                   (2)氯硝柳胺   150mg/kg 体重口服。
                   (3)氢溴槟榔碱   2mg/kg 体重口服。

                   2.预防   禁止用感染棘球蚴的动物肝、肺等组织器官喂犬,消灭牧场上的野犬、狼、
              狐狸。对犬定期驱虫和犬粪无害化处理;禁止用生的动物内脏器官喂犬。
                   人与犬等动物接触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严防感染。

                                         单元十九   细颈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的肠系膜、网膜和肝脏等处。

                   【病原】泡状带绦虫是一种大型虫体,由 250~500 个节片组成,体长 1.5  m~2m,有
              的可长达 5m,宽 8 ~10mm。颜色为黄白色。虫卵近圆形,大小 31~39µm,内含六钩蚴。
                   细颈囊尾蚴,又称为“水铃铛”,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期。呈乳白色,囊泡状,囊内

              充满透明液体。大小如鸡蛋或更大,囊壁上有 1 个乳白色具有长颈的头节。在肝、肺等脏
              器中的囊体,由宿主组织反应产生的厚膜包裹,故不透明,易与棘球蚴混淆。
                   【流行特点】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犬、狼、狐狸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含有虫卵的
              泡状带绦虫孕片随粪便排出体外,以后节片破裂,散出虫卵,虫卵可能污染饲料、青料和
              饮水等。当猪吃入虫卵后,虫卵进入消化道内,放出六钩蚴,钻入肠壁进入血管,随血液


                                                           141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