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猪病防治
P. 147

血和肌肉水肿等。由于病猪不同部位的肌肉水肿,可表现为两肩显著外展,或臀部异常肥
              胖宽阔,或头部呈大胖脸形,或前胸、后躯及四肢异常肥大,体中部窄细,整个猪体从背

              面观呈哑铃状或葫芦形,前面看呈狮子头形。病猪走路前肢僵硬,后肢不灵活,左右摇摆,
              似“醉酒状”,  不爱活动,反应迟钝。某些器官严重感染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呼吸
              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视力消失及一些神经症状;有时产生急性脑炎而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严重感染的猪肉呈苍白色而湿润。全身各处肌肉中均可发现囊尾蚴(彩

              图 104、105),脑、眼、肝、脾、肺甚至淋巴结和脂肪内也能发现囊尾蚴。初期囊尾蚴
              外部有细胞浸润现象,继之发生纤维性变,约半年后囊虫死亡并逐渐钙化。
                   【诊断】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只有当舌部浅表寄生时,触诊可发现结节,但阴性者
              并不能排除感染。免疫学检查方法有多种,有些已在实践中应用。群众对此病的诊断经验

              是:“看外形,翻眼皮,看眼底,看舌根,再摸大腿里”,即可确诊。商检或肉品卫生检
              验时,如在肌肉中,特别是在心肌、咬肌、舌肌及四肢肌肉中发现囊尾蚴,即可确诊,尤
              以前臂外侧肌肉群的检出率最高。
                   【防制】
                   1.治疗  可用下列药物:

                   吡喹酮    30~60mg/kg 体重,每天 1 次,连用 3 次。
                   阿苯哒唑  30mg/kg 体重,每天 1 次,连用 3 次,早晨空腹给药。
                   2.预防  改善及环境卫生,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人医、兽医和食品卫生部门紧密配
              合,抓好“查、驱、检、管、改”五个环节,可使该病得良好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大力推广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出的阳性猪肉应严格按
              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流入消费者手中。
                   (2)查治病人。猪带绦虫病人是猪囊尾蚴感染的唯一来源,驱虫治疗是切断感染来
              源极其重要的措施。

                   (3)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善猪的饲养方法,人有厕所,不能随地大便;养猪有圈,不
              让猪散放,防止接触人粪,厕所与猪圈应分开。
                   (4)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猪肉。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对猪囊尾蚴的危害性和感染途径与方式的认识。

                                            单元十八   棘球蚴病


                    本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猪、羊、牛、骆驼等家畜,以及人的

              各种脏器内的人畜共患寄生病。成虫寄生在犬、狼、狐的小肠,幼虫寄生在人及牛、羊、
              猪的肝、肺等脏器内。
                   【病原】细粒棘球绦虫是一种很小的绦虫,长 2~6mm,由头节、颈节、幼节和孕节
              各一节组成。虫卵近圆形,直径为 30 ~60µm,外被辐射状胚膜,内含六钩蚴。

                   棘球蚴一般近球形,包囊状结构内含液体,直径一般 5-10 厘米左右,小的仅黄豆粒
              大,最大的直径可达 50 厘米,含囊液 10 余升。外表为乳白色的角质层,内层为胚层,胚
              层的小囊内生长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囊液为无色或微量的透明液体。
                   【流行特点】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孕卵节片脱落或虫卵随粪


                                                           140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