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猪病防治
P. 146
啶等对弓形虫病有效,但应注意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如用药较晚,虽可使临床症状消失,
但不能抑制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结果使病畜成为带虫者。
2.预防 猪场内应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猪舍,严防猪的饲料及饮水接触猫粪。
加强对人、猪等易感动物弓形虫病的检测,一旦发现阳性或可疑者应及时隔离治疗。
强化畜禽屠宰加工中弓形虫检验,发现病畜或其胴体、副产品必须予以销毁。在肉类
加工中应充分烧熟煮透,以杀灭肉中的包囊。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食生肉、生蛋和未消毒的乳;孕妇不接触猫。
单元十七 猪囊虫病
囊虫病是由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不仅影
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肉品卫生检验
的重点项目之一。
【病原】 猪囊尾蚴,亦称猪囊虫,俗称“痘”、“米糁子”。呈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的
囊泡,囊内充满液体(彩图 103)。大小为 6~10mm×5mm,囊壁上有 1 个内嵌的头节,头
节上有顶突、小钩和 4 个吸盘。
猪带绦虫,亦称猪肉绦虫。呈乳白色,扁平带状,长 2~5m。
虫卵呈圆形,浅褐色,两层卵壳,外层薄且易脱落,内层较厚,有辐射状的条纹,称
胚膜,卵内含六钩蚴。虫卵大小为 31 ~43µm。
【流行特点】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前半段,以其头节深埋在粘膜内。虫卵或孕节随
粪便排出后污染地面或食物。中间宿主(主要是猪)吞食了虫卵或孕节,在胃肠消化液的作
用下,六钩蚴破壳而出,借助小钩及六钩蚴分泌物的作用, 于 1~2 天内钻入肠壁,进入
淋巴管及血管,随血循环带到全身各处肌肉及心、脑等处,两个月后发育为具有感染力的
成熟囊尾蚴。猪囊尾蚴在猪体可生存数年,年久后即钙化死亡。
人食入含有猪囊蚴的病肉而感染。猪囊尾蚴在胃液和胆汁的作用下,于小肠内翻出头
节,用其小钩和吸盘固着于肠黏膜上发育为成虫。一般只寄生 1 条,偶有数条。
本病广泛流行于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的 18 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大多数省、自治区均
有发生,尤其以北方较为严重。本病的流行具有以下特点:
1.猪的感染与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密切相关。有些地方猪不用
圈,或是仔猪敞放;居民无卫生保肥的厕所或使用连茅圈,猪可以直接吃到患者的粪便而
感染,给本病的传播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人的感染与个别地区的居民喜吃生的猪肉或野猪肉有关。也有用热汤烫生肉吃的习
惯,若温度不够高未将囊尾蚴杀死则可感染猪带绦虫;大锅烧大块肉,或是炒菜时搅拌不
匀;砧板切生肉和生菜污染;也可导致感染。
3.感染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适合虫卵生存、发育的温暖季节呈上升趋势。
4.多为散发性,有些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其严重程度与当地绦虫病人的多少成正相关。
5.自然条件下,猪是易感动物,囊尾蚴可在猪体内存活 3~5 年。野猪:犬、猫也可感
染,人虽然可作为中间宿主,但常是致命感染。
【临床症状】 一般无明显症状,但极度严重感染的猪可有营养不良、生长受阻、贫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