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第五卷
P. 139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凡是价格已经确定的商品都表现为这样的形式 :a量商品A=x
量金山量商品 ß=z量金, c量商品 C=y量金,等等,在这里,也 b , c代
表商品 A , ß , C 的一定量, x , z , y代表金的一定量。这样,商晶价值就
转化为大小不同的想象的金量,就是说,尽管商品五花八门,商品价
值都转化为同名的量,即金量。这些价值作为这样的不同的金量互
相比较,互相计量,这样在技术上就有必要把某一固定的金量作为
商品价值的计量单位。这个计量单位本身通过进一步分成等分而发
展成为标准。金、银、铜在变成货币以前,在它们的金属重量中就有
这种标准,例如,以磅为计量单位,磅一方面分成盎司等等,另一方面

又合成英担等等。 (54) 因此,在一切金属的流通中,原有的重量标准

把它们当做同一物质看待,总是徒劳的。如果假定同一劳动时间必须固定不变
地对象化在银和金的同一比例中,这实际上就是假定银和金是同一物质,而一
定量价值较低的金属.即银,是一定量金的一个固定不变的分数。从爱德华三
世起到乔治二世时期,英国币制史经历了一连串的混乱,其原因是法定的金银
比价同金银价值的实际变动不断发生冲突。有时金的估价高了,有时银的估价
高了。估价低的金属退出流通,被熔化和输出。于是两种金属的比价再由法律
予以更改,但新的名义价值很快又像旧的那样同实际的比价发生冲突。现代,
由于印度和中国需要银,同银相比,金的价值暂时略微低落,结果在法国大规
模地发生了上述现象:银被输出,被金逐出于流通之外。 1855 、 1856和 1857 年,
输入法国的金比从法国输出的金多了 4158万镑,而从法国输出的银比输入法
国的银多了 34704000镑。在一些国家里,两种金属都是法定的价值尺度,因
而两者在支付中都必须接受,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用银或金来支付,在这里价值
增大的金属实际上有贴水,它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用估价过商的金属来计量
自己的价格,而其实也只有估价过高的那种金属才起着价值尺度的作用。这方
面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起来不过是:凡有两种商品依法充当价值尺度的地方,
事实上总是只有一种商品保持着这种地位。"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 52 、 53 页门 2)

       (54) 第二版注:在英国,一盎司金是货币标准的单位,但它不能分成等分。

                                                                                                              117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