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货币的真相
P. 118
早期货币数量论注重对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之间关系的质的概括。万
萨蒂认为,货币数量增加,货品价格自然上涨。蒙塔纳里则将交换的货品与流通的货
币相对比标明价格的变动,而且他认为有一般物价的变动与个别物价的变动之分。
李嘉图则是劳动价值论者,认为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其生产及运输到市场上所必须
的劳动量,但是在他看来,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双重价格,即自然价格和市场
价格。自然价格是货币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市场价格是货币供求不均衡时的价格。
同时,李嘉图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因而在货币需求既定的条件下,
货币的价值决定于货币供给,而且他认为流通中的货币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
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一旦货币投入流通用于购买货品,不论它是金属货币还是银行
券,当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时,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变化。
后来者密尔集早期货币数量论之大成,认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有了它能够迅速
而便利地交换,没有它也不过使交换缓慢和不便而已”,他认为货币的价值既决定于
货币的供求,也决定于市场商品量。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的货币量一定时,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市场上的商品量;当市场上的商品
量一定时,货币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量。此外,密尔还认为物价与货币数量的
增加同比例上涨,若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两倍,物价亦必上涨两倍。若货币量一定而商
品减少,物价亦产生同样的结果。密尔特别强调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价值的影响,指
出:假定市场上的商品及此商品转卖的次数为已定的量,则货币的价值便决定于其数
量及其在一定期间内辗转使用的平均次数。
以上即为货币数量论之古典论。
概括来说,古典论认为,货币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货币数量多了,商品价格就
上升;货币数量少了,商品价格下降。货币数量理论认为,货币只是一种工具,人们
得到这种工具就会到市场上去购买商品。得到货币数量多,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就多,
商品价格上涨;得到的货币数量少,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少,商品价格就下降。由于
这种理论有许多生活的直观经验支持,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近代,西方货币数量论除了注重对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关系的质的
研究外,还注重对它们关系的量的分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 I.费希尔、英国 A.
马歇尔、A.C.庇古和 J.M.凯恩斯。
费希尔之前,美国天文学家 S.纽科姆 1886 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曾把物
118